中考復習最忌心浮氣躁,急于求成。指導復習的教師,應給學生一種樂觀、鎮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實實地復習,一步一步地前進,下文為大家準備了中考化學考前專項試題練習。
1.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木柴劈成塊 B. 西瓜榨成汁 C. 殘雪化成水 D. 高粱釀成酒
考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 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 解:A、木柴劈成塊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西瓜榨成汁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殘雪化成水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高粱釀成酒的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酒精,屬于化學變化.
2.(2分)食鹽加碘、醬油加鐵、兒童補鈣等,這里碘、鐵、鈣是指給人補充()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離子
考點: 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專題: 化學與生活健康;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 加碘食鹽、加鐵醬油兒童補鈣等物質中的碘、鐵、鈣等不能以單質、分子、原子形式存在,一般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是指元素.
解答: 解:加碘食鹽、醬油加鐵、兒童補鈣等物質中的成分主要以無機鹽存在,即這里的碘、鈣、鐵存在于無機鹽中,則指的是元素,故B正確;
3.(2分)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氣體,最常用的方法是()
A. 分別測定它們的密度 B. 觀察顏色并聞它們的氣味
C.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D.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考點: 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
專題: 物質的鑒別題.
分析: 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無色氣體,要求根據三種氣體性質差別,所設計的方案能出現三種明顯不同的實驗現象,達到鑒別氣體的目的.
解答: 解:A、三種氣體密度不同,測三瓶氣體的密度可以區別三種氣體,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故A錯誤;
B、三種氣體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因此通過聞氣體氣味無法鑒別三種氣體,故B錯誤;
C、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入瓶中,燃燒無明顯變化的氣體為空氣;燃燒更旺的氣體為氧氣;燃燒熄滅的氣體為二氧化碳;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為最常用的方法,故C正確;
D、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木條復燃的氣體為氧氣;木條在空氣和二氧化碳中都有可能熄滅,現象不明顯,方案不可行,故D錯誤.
4.(2分)(銅仁地區)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傾倒液體 B.點燃酒精燈 C.取用固體粉末 D.過濾
考點: 液體藥品的取用;加熱器皿-酒精燈;固體藥品的取用;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
專題: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A、傾倒液體藥品時:取下瓶塞倒放在實驗臺上,標簽要靠向手心,瓶口緊貼試管口;
B、酒精燈使用中經常要注意:二查二禁一不可,包括查燈芯是否齊整、酒精是否適量、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盞酒精燈、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中添加就酒精、不可吹滅.;
C、取用固體粉末,首先試管要橫放,用紙槽或藥匙送到試管底部;
D、過濾操作中應用玻璃棒來引流;
解答: 解:A、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試驗臺上,所以圖中操作錯誤;故選項錯誤;
B、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盞酒精燈,所以圖中操作錯誤;故選項錯誤;
C、取用固體粉末,首先試管要橫放,用紙槽或藥匙送到試管底部;故選項正確.
D、過濾操作中應用玻璃棒來引流;故選項錯誤;
5.(2分)元素的種類、化學性質分別與下列哪些粒子數密切相關()
A. 質子數、中子數 B. 質子數、最外層電子數
C. 中子數、最外層電子數 D. 最外層電子數、質子數
考點: 元素的概念;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專題: 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 根據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解答: 解: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2分)水是生命的基礎,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水是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
B. 無色、無嗅、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純水
C. 嬰幼兒、青少年長期飲用純凈水有益健康
D. 過濾可以將不溶于水的固體雜質與水分離
考點: 水的性質和應用;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專題: 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空氣與水.
分析: A、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但是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B、根據純凈物概念只有一種物質組成;
C、人不能長期飲用純凈水,純凈水中缺乏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和礦物質;
D、過濾除去的是不溶性固體.
解答: 解:
A、水是純凈物,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A錯誤;
B、純水是純凈物,無色無臭、清澈透明.但是無色無臭、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可溶性雜質,不一定是純水,故B錯誤;
C、長期飲用純凈水會使人體缺乏各種礦物質,對健康無益,故C錯誤;
D、過濾除去的是不溶性固體,可以分離不溶于水的固體雜質,故D正確.
7.(2分)(珠海)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物質R應該選用()
A. 鐵片 B. 硫粉 C. 木炭 D. 紅磷
考點: 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探究..
專題: 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 A、鐵片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不能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硫粉能在空氣中燃燒,但不能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其產物也是氣體.
C、木炭能在空氣中燃燒,但不能用題干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其產物也是氣體.
D、紅磷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其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物是固體.
解答: 解:A、鐵片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無法消耗裝置內空氣中的氧氣,故不能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故A不正確;
B、硫粉能在空氣中燃燒,但生成二氧化硫氣體,在反應裝置中雖然消耗了氧氣,卻又產生了新的氣體,因而不能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故B不正確;
C、木炭雖然能在空氣中燃燒,也不能用題干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其產物也是氣體.故C不正確;
D、紅磷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物是固體,如裝置內紅磷燃燒消耗盡氧氣,瓶內氣壓減小,水吸入裝置的體積數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數.故D正確;
8.(2分)下列關于物質的性質和用途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氧氣用于火箭發射,是利用氧氣的可燃性
B. 氮氣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氣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
C. 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D. 稀有氣體充入霓虹燈,是利用稀有氣體通電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考點: 常見氣體的用途..
專題: 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 主要運用氧氣、氮氣、碳單質、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氙氣、氖氣等)的化學性質來解決.
解答: 解:A、所謂助燃物,通俗地說是指幫助可燃物燃燒的物質,確切地說是指能與可燃物質發生燃燒反應的物質.氧氣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氣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A錯誤;
B、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用于食品防腐,故B正確;
C、二氧化碳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用于滅火,著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故C正確;
D、氖和氬還用在霓虹燈里.霓虹燈是在細長的玻璃管里,充入稀薄的氣體,電極裝在管子的兩端,放電時產生有色光,故D正確.
9.(2分)(湛江)用王水(濃鹽酸與濃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黃金后得到一種物質: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價為()
A. +1 B. +2 C. +3 D. +4
考點: 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
專題: 化學式的計算.
分析: 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解答本題.
解答: 解:設HAuCl4(四氯合金酸)中金元素的化合價為x.由氫元素為+1價,氯元素為?1價,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 (+1)+x+(?1)4=0,解答x=+3;
10.(2分)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不會發生變化的是()
①原子的數目 ②分子的數目 ③元素的種類 ④物質的質量總和 ⑤物質的種類⑥元素的化合價 ⑦分子的種類.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⑦
考點: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據此解答.
解答: 解: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故①符合;
②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故④符合;
③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元素的種類不改變.故③適合.⑦分子的種類、⑤物質的種類一定改變;②分子的數目、⑥元素的化合價可能改變;
希望為大家提供的中考化學考前專項試題練習的內容,能夠對大家有用,更多相關內容,請及時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zhongkao/795418.html
相關閱讀:中考化學考前專項試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