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貝不能算是個不懂禮貌的孩子,但偶爾的,也會有莽撞冒犯家長的行為發生。今天從《鐵梨花》劇組面試回來,大概因為路途較遠,她身體本來又有點不舒服吧,到家后一個勁地抱怨累。貝媽嘟囔了幾句,意思是“既然如此,當初就不該去”之類,竟把貝貝惹急了,沖著貝媽就嚷“你煩不煩”。
下午到劇組見了導演、副導演后,貝貝和我們都意識到,她應當不是人家合意的人選。選上選不上,貝貝其實也并不是特別在意,但貝媽從始至終的勉強態度讓貝貝很不開心,她希望媽媽能夠支持她,至少不要抱怨。貝媽有些幸災樂禍的指責,讓貝貝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發作起來。本來貝媽要奮起回擊,被我用眼神制止。等貝貝用恢復了平靜的語調再找我說事的時候,我這才開始“追究”她剛才的過失。
貝貝的問題,在于其過度的自以為是。而根源,恰恰可能是我們家長的教育失當。對于貝貝,我特別希望她有自己的主見,而我批評她時又特別注意火候和分寸,本以為這樣做有利無弊,誰料想,這兩個“特別”,成也是它,敗也是它。說“成”:貝貝個性舒展、主見鮮明,讓我欣喜;同時由于我批評她時比較講究方法,她基本能夠態度平和地接受我的意見,雙方溝通比較順暢。說“敗”:培養主見,本意是想讓她自信,無意間卻導致了她些許的自負;我批評講求方法,卻讓孩子對他人其他方式的批評抵觸情緒頗大,且反駁起來振振有詞——“你根本不懂我的心理”。
我覺得自己找到了原因,于是從以下幾方面給貝貝講道理:
一是可以堅持自己的主見,但不能輕易否定他人意見。作為十二三歲的孩子,無論自認為多么聰明多么成熟,其實真正懂得的道理還是有限的,所經歷的事情也是有限,不要盲目地認為自己什么道理全明白,更不要輕率地認為別人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二是可以不同意他人的意見,但不能阻止其發表觀點。人人都有說話的權利,人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決不能因為對方的意見不合自己的心意而剝奪對方發表意見的權利,在爭論中讓對方閉嘴,實際上反映的是自己的粗鄙與狹隘、狂妄與自卑。
三是可以開誠布公交換想法,但不能聞異議情緒沖動。人與人之間意見不同是正常的,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沒有正常溝通交流的途徑與方式。聽到不同意見,一般人的直觀感受都會不大舒服,如果能夠耐著性子聽,無論意見對錯,都會對自己有所幫助;而如果暴跳如雷大光其火,那么就等于徹底堵死了自己獲取意見的渠道,結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zaojiao/770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