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恒主題。近年來,以發展人的創造潛能為目的的創新教育,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重視。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幼兒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幼兒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有研究表明:如果忽視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表現會急劇下降。可見,開發腦力資源,培養人的創造能力,應從幼兒抓起。
幼兒創造性思維可分為兩個方面:知和情。知是指認知目標即創造性思維品質,是由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組成的。情是指創造性個性品質。這兩方面的培養對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起這根本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家長或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引發幼兒一題多答。如我們可以問:“什么東西會飛?什么東西會在水里游?球可以怎樣玩?”等問題,讓幼兒在一定時間內說出答案,越多越好。很多時候,孩子比成人想出來的都要多。就拿那次我組織孩子探索球的玩法來說吧,孩子想出了很多我們成人都沒想到的玩法。通過這種一題多答,鼓勵孩子異想天開能大大促進幼兒思維流暢性的發展。
思維的變通性體現于思維方式類別與觀念類別的多少,也標志著思維的靈活性。也就是說,說出的答案要同類不同種。例如在開展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時,我引導幼兒思考“什么東西可以吃?”幼兒回答出了好多:面包、餅干、雞蛋、香腸、肉、西瓜、蘋果、桃子、梨、香蕉、饅頭、米飯、黃瓜、西紅柿、土豆等等。這時韓小天小朋友突然說了聲“老師,他們這樣說不對” 。我接著引導他說“為什么不對呢?”小天說:“這些雖然都能吃,但又屬不同的種類。”“是啊,它們屬于不同的種類,你能說一說分別屬于哪一類嗎?”小天又說了“面包、餅干、饅頭屬于面食類的,蘋果、西瓜、梨、香蕉、桃子屬于水果類的,黃瓜、西紅柿、土豆屬于蔬菜類的。”這就是幼兒思維變通性的發展。
思維的獨創性體現于能夠產生不平凡、新穎、獨特觀念的能力。我們成人可經常給幼兒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去激發幼兒獨特的想法。如:“假如沒有了空氣,會發生什么事?”“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你會干什么?”等等。這些假象的問題會散發出幼兒的奇思妙想,引發幼兒說出不同答案,充分發展幼兒的獨創性。
總之,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都應該給孩子多提供一些機會,鼓勵孩子去異想天開,從而促進孩子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zaojiao/49664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