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不影響育兒生活質量
任何時候,我們的生活質量和育兒質量都不是以消費和享受為衡量標準的,更何況有些消費和享受并不是健康科學的,反而是有害的,又何談生活品質呢?
低碳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理念,通過日常言行習慣自然而然中得以體現。當一切都成為習慣,不僅不會覺得不方便,不會覺得沒有品質,反而還會感到很輕松,并樂在其中。
正確解讀低碳育兒
低碳育兒,也就是在節儉中優質育兒,讓寶寶在自然中快樂成長。健康、快樂,富有成長意義的生活才是我們所倡導和追求的時尚育兒。
結合寶寶的年齡特點,低碳育兒中給予寶寶的最好是直觀形象的體驗、身體力行的榜樣示范和潤物細無聲的滲透,讓他在輕松愉快的游戲和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積累經驗,養成良好的習慣。
快樂低碳跟我學
?少吃高熱量的垃圾零食。
這些食品制作本身就排放了大量的碳,零食的包裝也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有所破壞。
?多玩可操作、多變、可延伸拓展的開放建構性玩具,或者自然物玩具。
少玩電動玩具,緩解廢舊電池帶來的污染。
?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
外出購物時自帶環保袋,少用塑料袋,讓寶寶從小就跟著你一起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不隨地亂扔垃圾,亂吐東西。
兩三歲的寶寶可以初步學習簡單的垃圾分類,如認識可回收的符號,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垃圾。
鏈接:日本家庭利用蚯蚓處理廚房垃圾
在日本,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利用蚯蚓來處理廚房垃圾,進行堆肥,過段時間后再把堆肥投放進大自然中,用這樣的方法堆制出來的土壤肥沃松軟,很適合種植,也緩解了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如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等,是每個人都應有的節約意識。三歲左右的寶寶在你的講述要求和榜樣示范下能夠明白一定的道理,并做出一定的節約行為,甚至還會產生監督家長節約行為的熱情呢。
?有的寶寶會主動關燈,洗手時把水龍頭開小,洗完及時關掉水龍頭,等等。
小提醒:要鼓勵和支持寶寶節約意識的萌芽。
在穿衣、玩具、圖書等各方面,寶寶最初更關注舒服、好玩等,不會對品牌、時尚、新舊等進行挑剔,因此這些用品可以通過共享來獲得。
如果過多地給寶寶灌輸什么都要好的、新的、貴的,那他難免會形成攀比、虛榮的心理,很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
你不妨告訴寶寶這些物品是誰用過的,讓他學會感恩,并學習愛護好自己的物品。
等到寶寶長大到不再需要這些物品時,可以轉贈給其他有需要的小朋友,教寶寶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潛移默化中幫助寶寶養成勤儉不浪費的好習慣。
家庭常見的廢舊材料大致分為紙張類、塑料類、紡織類和容器類,你不妨找一個箱子或者小壁櫥作為廢舊材料收納處,隨時將廢舊材料按類型收放備用,以待DIY時方便取用。
你還可以把共同制作的作品充分利用或進行展示,以此增強寶寶的成就感和參與興趣。漸漸地,他會開始留意收集廢舊材料,并動腦筋想象該如何利用,這種習慣會給他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滿足感。
家家戶戶隨時都會積攢一些用過的瓶子、報紙、紙盒等,當垃圾扔了可惜,“賣廢舊品”可是寶寶喜歡參與的一項家庭活動喲。
?兩三歲的寶寶:練習排排序、分分類,數一數;
?四五歲的寶寶:學習簡單的計算。比如一個瓶子賣1角,兩個瓶子就賣2角,一共幾個瓶子,一共可以賣多少錢。
?用賣廢品的錢帶著寶寶一起去購買一兩件家庭必需品,或者他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對他參與的獎勵。看到到廢舊物品換成了錢,能買更需要的物品,寶寶會覺得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慢慢地也會養成節約的習慣。
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每個個體,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植物,都應是平等的,應該相互尊重、相互依存。
平時有必要多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學會利用多種感官來感受自然、認識自然,讓他了解生活中除了爸爸媽媽和自己,還有很多有趣的、生動的生命存在這世界上。
當寶寶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神奇和美麗,他就會感到精神世界的愉悅和放松,心靈深處的安寧和幸福,從而產生愛自然、愛生命、愛自己、愛他人的情感,從而發自內心地、主動地產生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和責任感。
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開辟出一小塊種植區,讓寶寶體驗種植和收獲的樂趣。如教寶寶養花、種菜,或者去郊區領養一小塊菜地,周末帶他去當菜農,一起體驗農耕生活。通過辛勤勞動,收獲果實的喜悅會給寶寶的童年留下深刻的印象。
報名參加一些環保公益組織倡導的“低碳環!敝黝}的親子活動,如走進森林,走進草原,親臨河邊,問候小動物等,這些活動會啟發他在同伴群體的感染帶動下更積極地投入到了解自然、愛護自然的活動中,豐富了人生體驗,有助于從小培養責任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zaojiao/48784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