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統計了美國兩千多個家庭的父母及孩子的智商數據,匯總發現,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智商確實比父親和孩子的相關性略強。
據科學家綜合評估,遺傳對智力的影響約占50%~60%。遺傳結構完全相同的同卵雙生子,即使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其智商仍極為一致。就遺傳而言,父親與母親的影響力并非“平分秋色”,而是有所側重的,就如蕭伯納說的,母親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力更大。
母親的智力在遺傳因素中占有更重要地位
澳大利亞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因為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而男性則有一條X染色體一條Y染色體;同時母親的X染色體基因決定著孩子大腦皮質的發育程度,而父親的基因則對塑造后代的情感和性格的影響力要更大一些。因此,母親的智力在遺傳因素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據相關數據顯示,父親智力低下而母親智力正常,子女出現智力低下的機會小于10%;如果母親智力低下,父親智力正常,則下一代出現智力低下的機會大于10%。可見聰明媽媽生聰明孩子的說法是有科學道理的。
母親在后天的環境和教育中對孩子影響更大
法國著名遺傳學家米歇爾·杜依姆認為“雖然對于大腦細胞神經發育及運轉起非常重要作用的某種基因是遺傳而來的,但這并不能說明智力完全與遺傳有關,因為智力的發展要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如母親懷孕及分娩時的環境以及家庭環境不同,也可能造成兒童在智力發育上的差別,從而導致智商各不相同,而且即使孩子繼承了父母某些聰明的特征,這些特征也會因為后天環境的不同而被完全改變。”
文化素質高的母親對胎兒的保護意識更高
母親對胎兒的保護意識也影響著孩子將來的智力。而女性是否對胎兒有保護意識,在于女性的文化素質有關。
一般文盲或半文盲的女性早婚早育率高。由于過早生育,自身高級神經系統和骨骼系統等尚未發育成熟,懷孕期又承擔著營養胎兒的任務,極易導致孕婦營養缺乏、貧血、水腫、軟骨病等疾患臨身,并可連帶影響胎兒的發育,導致嬰兒先天不足,體質衰弱,先天愚型患兒的出生幾率也因此增加了1倍以上。據有關資料顯示,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孕婦,有積極保護胎兒意識的占71.3%,而文盲和半文盲孕婦僅占45.7%。
母親的文化程度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孩子出生后,由于母親往往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著比父親更重要的角色,所以母親的文化程度也影響著孩子的智力發展。我國兒保專家幾年來通過調研家庭環境對幼兒智能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在語言方面,環境總分與智商偏高的,大部分母親文化修養較高。她們不僅自己要求學習,也重視幼兒教育,肯花時間為幼兒講故事,并耐心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
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都有明顯的遺傳性。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肌肉相對力量主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遺傳力為0.643,肌肉的絕對力量則主要受環境的影響,遺傳力為0.35,后天環境的影響則為0.65。一般耐力的遺傳力為0.70~0.93,專項耐力遺傳力為0.70~0.99。反應速度的遺傳力為0.75,動作速度的遺傳力為0.50,柔韌度的遺傳力為0.70,環境因素占0.30。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zaojiao/38401.html
相關閱讀:適合孕婦聽的音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