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發現,嬰幼兒具有快速學習的能力,這是因為他們過的是一種全腦全息式的生活。什么叫全腦全息?
根據日本豐田晴彥所著《第四意識的奇跡》一書所揭示的,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如下:
左半球:思考的、邏輯的、數學的、計算的、語言的、符號的、理性的、分析的。
右半球:想像的、直觀的、模擬的、音樂的、空間的、形象的、感性的、繪畫的。
由此可以看出,左腦運用語言的邏輯性思維,掌握著分析性思考,順序性強,屬于線性思維;右腦則用形象進行思維,它是形象描繪的感性思維,是直觀的,屬面性發散性思維。
榮獲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美國神經生理學者斯佩里認為:大腦左、右兩半球是處于“共生的整體中的”。在正常狀態下,它們結合得如同一個單位,并進行統一工作。人的創造力是大腦左、右半球協調活動的結果。大腦左右半球協作再加上多種感覺通道的信息傳遞就是所謂的全腦全息。
年輕的父母們好好想想,您是怎樣要求并引導孩子的?您是否只關注了孩子對知識的掌握和記憶,是否只強調了孩子的數學邏輯或者語言表達?您有沒有觀察到孩子驚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您有沒有發現孩子思維的跳躍和發散,連成人都無法企及?
幼兒幾乎是沉浸在右腦的世界里的,右腦滋潤著左腦,只有當右腦的能量發揮出來,左腦才會登上舞臺。如果對右腦忽視、壓抑,那么左腦也將沉睡不醒。聯合國倡導21世紀全面開啟人類智慧工程——全腦工程,而全腦工程的實質和核心就是開發人們特別是兒童的右腦。兒童在6歲以前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兒童右腦智力開發的程度,決定著兒童未來的一生。
日本兒童教育專家為此設計了多種行之有效的“開發右腦”的新方法。比如親近大自然,將自然萬物與童話想像聯結,自編故事,自己表演;比如享受藝術的熏陶,折紙、繪畫、音樂、泥塑都可以在賦予幼兒美感的同時激發其右腦的發育;再比如多用左眼、左耳和左手進行活動,腦袋常常向右偏轉,多多訓練“左視野”,左耳戴耳機聽音樂或故事,有意識地用左手拿東西、擦桌子、開門、開燈等。因為身體左側部位的活動主要是由右腦指揮的,活動了左側部位就意味著鍛煉了右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zaojiao/2043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