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人腦在胚胎階段和兒童階段發育成長,然后只有腦細胞的逐漸死亡消失,不會再有新的腦細胞生成。這種論斷是錯誤的。我之所以認為其是錯誤是因為看了中國北京電視臺播放的一段電視新聞報道,顯簡述報道內容如下:
在中國東北遼寧省的一個城市,我記不清城市的名字了。可能是阜新或撫順吧。有一個人在工作的時候發生了工傷事故:高速旋轉的鋸片破碎,一塊碎片擊中他的頭部,穿過顱骨傷及大腦。電視節目介紹了他在北京宣武醫院接受治療和他和妻子回東北后康復的情況。
在積極治療病情穩定以后,他提出:別人夫妻都經過了結婚的程序,我們為什么沒有結過婚?這樣的結合不好,不合規矩,難以接受。必須補辦結婚手續。他妻子不管怎樣說,甚至拿出結婚證,他也不認可。直到在醫院里按照他的意思,舉行了結婚儀式,他才心安理得的和妻子一起生活。
他的學歷是中專畢業。但是在受傷后把學過的內容和有關學習的過程全部失去記憶,遺忘得干干凈凈!后來在妻子陪讀的情況下重新學習了一遍,并且重新考試合格取得新的畢業文憑,并重新分配工作。
從這個病例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1,人腦對事物或信息的記憶是一一對應的 右腦記憶方法。就是說一部分大腦只記憶一部分事務,如果一部分大腦的神經元受傷被破壞,不存在了,則大腦對這部分信息的記憶隨之消失。
2,人的大腦神經原是具有新陳代謝功能的。這個患者之所以能重新學習一遍,再一次掌握專業知識,獲得學歷,是因為伴隨學習過程的進展,他的大腦生長發育了新的腦組織,替代了被損壞的腦組織。
3,它是重新學習原來學過的內容而不是試圖學習更為高深的課程,比如一門從未接觸過的外語,或艱深得多的學科,這是他的基因(先天因素)和嬰幼兒時期和兒童時期大腦所接受的營養物質和腦部鍛煉所決定的。大腦的能力是由這些后天因素.所決定的。如果他腦部受傷后試圖學習更艱深的學科,或許他不能取得學習資格,或者不能適應學習的壓力而中途退學,也未可知!
4,中國過去對兒童的聰穎程度的判斷,有:“一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意思是說,小孩兒長大后是不是聰明,可培養造就成才,從一歲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出來;而一個人這一生的能力如何,在他七歲的時候就可以預知。
這種說法可能是長期觀察的總結,有一定可信度,但是也不一定沒有例外。主要是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具備了進行正常智力勞動的物質基礎,至于客
觀環境是否適合他的發展,他主觀上努力如何都沒有進一步考慮。
我覺得大腦的發育成長于人們的整體發育成長存在某些類似的地方:你需要哪一方面的能力,在這方面進行鍛煉,這方面的能力就會增強;反之,你不進行鍛煉的那些方面,你的能力就會停滯不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younao/33992.html
相關閱讀:快速開發右腦的實用方法
右腦記憶理論談
左手寫字鍛煉右腦
電教媒體與右腦開發
右腦形象思維和創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