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寫作業太慢,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沒完沒了,因此總是不能按時完成,令人非常頭疼。這是怎么回事呢?
02
孩子寫作業慢,可能是這五個原因造成的,分別是:條理性差、過于追求完美、學習基礎差、注意力不集中、協調性差。
03
條理性差
表現在:亂找東西,做題沒順序,一會找找橡皮,一會找找鉛筆,本來是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就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有的孩子一會寫幾道語文題,一會再去做做數學題,不按照順序來,經常會出現遺漏或者做錯的情況。
對策:首先,父母要告訴孩子,寫作業之前要把文具準備好,要把作業的順序安排好。要想治本,還需父母的放手,不要什么都幫孩子準備好,讓孩子自己學著照顧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甚至可以讓孩子適當幫父母做點家務,這樣孩子條理性也會越來越好。
04
過于追求完美—橡皮綜合征
還有的孩子雖然作業工整,成績也好,但有一個毛病,就是寫作業特別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不整齊或者頁面有一點不干凈的地方,就會馬上擦掉重寫,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了,如同強迫癥一般。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癥”。一般是因為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高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策:對患有“橡皮綜合癥”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可以用偶爾獎勵的方式,來達到“治愈”目的。比如和孩子約定好,如果能在少用橡皮的情況下還能較快較好地完成作業,就能得到一定的獎勵。如果孩子實在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05
學習基礎差—對學習不感興趣,做作業吃力
孩子本身的基礎就差,上課時又沒聽懂,回到家做作業自然費勁。一個人干著自己頭疼的事,當然不可能主動,于是就能拖則拖了。
對策:了解孩子到底哪里掌握的不好,家長可以自己給孩子補習,或者告訴老師,讓孩子及時消化掉新學的知識點。基礎是從小就要打好的,所以小學期間家長一定要緊盯著孩子的作業學習情況,等到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學習就不用家長費心了。想方設法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每個人都是這樣,對于喜歡的事、有趣的事都愿意快點做;而對于枯燥的事,不那么有趣的事,則能拖則拖。因此,父母要多想辦法,盡量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06
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寫作業時總是東看西看,磨磨蹭蹭,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要么咬手指,而且寫一會兒就起來溜達一圈,到外摸摸看看。你家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毛病嗎?
對策:父母可以讓這樣的孩子分段寫作業。放學后,問問孩子總共有多少作業,以20分鐘為一段,做20分鐘作業后,休息一會。這樣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完成作業。給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不能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
07
協調性差—感統失調
孩子磨蹭的原因還可能是孩子生理方面的。當今中國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都視孩子為掌上明珠,兒童應有的摸、爬、 滾、打、蹦跳等行為,在發育的自然歷程中被人為破壞。兒童該爬的時候沒爬,日后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口腔肌肉缺乏鍛煉,心肺功能弱,甚至語言表達差。也就是說寫作業時,由于思維較快,但表達和寫較慢,經常寫錯、漏寫、跳字甚至串行,只能重新擦掉,有時寫了擦,擦了又寫,經常把本子擦破。孩子自己也很著急,很生氣。
對策:這樣的孩子,需要專門做一些感統訓練。孩子是否有感統失調,細心的父母只要有心是能發現的。如果發現孩子確實不是因為態度問題,不是因為主觀努力不夠,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看看感統是否失調。如果確實有,只要堅持做一段時期的感統訓練,孩子就會有所好轉。
08
努力 做優秀的爸媽,家長一定要找到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改變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毛病。我們要高質量的陪伴和幫助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是把孩子推給學校并予以責怪,而是做一個真正能幫助孩子成長的家長。真正的教育是一場修行,是孩子的純真、無私、靈動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歷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愿我們都成為更好的父母,一起共勉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youjiao/128454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