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管什么原因,先把自己的孩子批評一頓,并且教育孩子動手就是不對,面壁思過。
2、大聲制止孩子的哭聲,批評孩子的軟弱,記得下次怎么樣也要打回去。
3、拉著孩子去找另一個孩子,當面恐嚇另一個孩子不要再“欺負”自己的孩子,不然讓他好看。
4、直接去質問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小孩子間的打架最后升級為大人間的矛盾。
當孩子間產生矛盾時,很多家長都會出現以上四個做法,這樣的處理方式要么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么就只是一味地護短,決不讓孩子受氣,這樣的態度不利于孩子培養正確的為人處世觀念,更會激化矛盾,產生更加激烈的沖突。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寶貝”,發現孩子發生沖突,家長往往要親自出馬,插手干預,并且都是護著,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的虧。嚴格一些的家長則可能會先批評教育孩子,粗暴一些的家長就會讓孩子“以牙還牙”或直接出面去幫孩子討回“公道”。
孩子間的打架行為一般都出現在玩耍時,孩子們在一起難免會有些斗嘴吵架的,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小孩子大都是嬌生慣養,不懂得寬容和理解,再加上他們的競爭意識會比較強、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發生矛盾也是在所難免。這時,家長如果能保持理智,不直接去干預孩子間的打架,不多去理論,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沒準過不了一會,他們就會“偃旗息鼓”,和好如初了。
當孩子在情緒上時,父母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給予孩子安慰和安全感,撫平孩子的情緒。父母不要著急去詢問事情的來由,等孩子情緒平穩了,孩子就會主動地、比較客觀地去分析整件事情,不管是對還是錯,孩子都會欣然地去接受。如果孩子不愿說,也不要勉強他,也許是孩子的情緒還不夠穩定,等過一兩天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再找機會和孩子一起去探討分析。父母穩定的心態也是孩子健康成長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很多時候家長的態度會對孩子造成一種誤導,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而家長如果在其中推波助瀾,錯誤地教育孩子,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解決方式。對孩子日后的成長非常不利。讓孩子在挫折中學會忍讓,在協調中學會與人合作,在磕碰中明白一些道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打架,家長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心理方向。讓孩子自己化解沖突,父母不要參與其中,如果能很好地解決,那對孩子的交往能力會有所提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youjiao/11344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