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借形想象活動是以借助圖形想象為核心,以相關、相對、相似想象為基礎的系列兒童智慧創意想象美術活動體系。想象的內容可以是一個物品、一個動作、一個故事等,大大促進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美術活動《尼莫的朋友們》主要對幾何圖形進行現象,通過結構、位置以及相關情節的聯想添畫成各種不同的小魚以及小魚之間好玩的故事。整個活動想象創作叢生,讓幼兒在繪畫活動中充分拓展想象力,感受美術創作帶來的快樂體驗。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幾何圖形想象并添畫成小魚和小魚之間的故事;
2.大膽想象,體驗借形想象的樂趣。
活動重點:
借助圖形想象成小魚的不同部位,并添畫成魚;
活動難點:
運用位置的變化和線條、圖案等表現畫面的情節。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前期和幼兒交流抽樣
物質準備: 教具:黑板、“尼莫的朋友們”背景圖一張、畫有圓形(位置不同)的鉛畫紙(8K的一半)二張、音樂《橘色溫度》。
學具:第一次操作——畫有圓形的白色鉛畫紙(8K的一半)人手一張
第二次操作——鉛畫紙(內含大小、形狀、位置不同的圖形三個,背景為 淡藍色)人手一張、黑色勾線筆人手一支、共16份。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4’)
1.借助圓形圖案紙,引發幼兒猜想。
師(出示小丑魚):認識嗎?尼莫長什么樣?
幼兒對看到的小丑魚會從顏色和花紋上進行描述。教師進行簡單回應,喚起幼兒對魚的認知經驗,同時為打開對魚的想象奠定基礎。
追問:這些條紋(顏色)都在魚的什么部位?
小結:發現了嗎?魚身上有魚頭、魚尾、魚身體、魚鰭。
(情境過渡)尼莫非常喜歡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有一天他來到了海底深處找小伙伴們:小魚們,快出來吧。“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出示畫有圓形的紙張2張)”,“我來了,我來了”咦?哪有魚呀?泡泡說:我就是魚,我在這兒呀。想象一下,這圓圓的會是小魚的什么呢?
幼兒會將圓圈想象成魚頭,魚尾、魚身體、甚至魚鱗、魚卵、魚泡泡等。當幼兒說到魚身上的部位時,則追問:魚頭(魚身、魚尾、魚眼睛、魚鱗等),想象一下,如果是魚頭,這是一條怎樣的魚?
<<<12>>>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youer/630530.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大班版畫教案:蝴蝶-
多變的小手(大班美術)
大班美術教案:母雞蘿絲去散步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小貓釣魚
大班美術教案:我看到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