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課前也看了一位老師對這個語言活動的反思,她也認為故事中轉了個彎,讓孩子理解小兔最后喜歡吃露水蘑菇是很難的。所以為了降低活動難度,便于孩子理解,我在請孩子們聽第二遍之前,刻意強調了一下讓孩子們帶著兩個問題(1、小兔幫兔爸爸做了什么事情?2、做好后,他感到怎么樣?)去思考小兔后來為什么要吃露水蘑菇了。但是從整個的效果來看,個別孩子還是把粘上了露水作為一個主因來看待。
通過這個語言活動,讓我感到自己在教學方面還存在的許多不足。還不能做到靈活應對孩子對問題的回應,太怕被孩子帶著走而按部就班于自己課前的教學設計,今后還需要多多努力。
今天,我很有幸能觀摩到師傅陳老師組織的中班語言活動《蘑菇房子》,讓我受益匪淺。從這節活動中,我發現陳老師的教學活動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節奏松弛有度,信息豐富,富有吸引力。
今天這節活動,我的感覺是陳老師組織活動的節奏很快,每個環節都很緊湊,一環扣著一環。剛開始用蘑菇房子傳出美妙的音樂聲要邀請客人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了解請柬的用途并引導幼兒如何邀請別人——學說小動物帶著禮物和蘑菇房子的對話……雖然內容變化的比較快、老師預設的信息量比較豐富。但是孩子們聽的津津有味,在整節活動中一直積極的參與活動。想到平時自己在組織活動時,常常會出現先緊后松的現象,導致孩子們的注意力被分散,活動效果不盡人意,時間上還拖的更長。
二、觀察細致入微,照顧全面,富有回應力。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陳老師對每個孩子的觀察都很細致,對孩子們語言的回應既機智又有效。每位孩子的回答,她都能及時以肯定的方式去的回應孩子,并幫助孩子的語言有所提升。如:當孩子說到帶來了怎樣的草莓時,老師能夠逐步提煉孩子語言中的有效信息,豐富孩子的語言表述;當孩子說話聲音有些輕時,老師能夠鼓勵孩子用更響亮的聲音回答等。簡單的語言,讓孩子們在講述的過程中逐漸豐富語言信息量,建立起自信心。
三、策略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富有互動性。
語言活動中怎么樣讓每個孩子都愿意說、敢說、樂說是非常重要的。陳老師把這一點闡釋的也非常到位。她運用的策略深入淺出,先由師幼分角色扮演學說;再由孩子們與身邊的小伙伴相互講述;接下來請男孩女孩分角色扮演學說;最后請個別孩子角色扮演學說。在這一過程中,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們參與講述的過程,既增強了互動,又調動起每個孩子學說的積極性。
四、表達簡單明了,扎實到位,富有實效性。
更值得我學習的是:陳老師將整個故事熟記于心,對于故事中發生的情節、話語清楚明了。因此不管孩子們在活動中出現什么問題,她都能用最簡潔明了的話語進行應對。
《綱要》中提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恰當的禮貌語言交往。”從這節活動中,我能深深的體會到老師對于這一要求的詮釋,也更奠定了我不斷努力學習的信心。
活動目標:1、 愉快地欣賞故事,感受文學和音樂作品安詳、寧靜與柔美的意境;
2、 理解故事內容,發揮想象,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3、 激發對文學作品中語言的感受力,發展感受美與表現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音樂《夢幻曲》;故事課件;
2、 活動前幼兒對小提琴和音符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傾聽音樂〈夢幻曲〉,感受寧靜悠遠的意境
1、 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森林里去。聽,傳來了什么樣的聲音?(播放《夢幻曲》)
2、 聽了這首曲子,你心里覺得怎么樣?
3、 你知道這好聽的音樂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4、 這么好聽的音樂是誰演奏的,森林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仔細地聽聽。
二、初次完整欣賞配樂故事,領略故事優美的意境
1、 教師配樂朗誦故事,幼兒安靜地傾聽。
2、 故事中有誰?是誰在演奏音樂?這小提琴是用什么做的?
三、結合圖片欣賞配樂故事,理解故事
1、 觀看課件,教師配樂朗誦故事。
2、 你覺得小松鼠的小提琴拉得怎么樣?
3、 狐貍和獅子聽到了琴聲后說了什么?它們為什么要去聽音樂?
4、 小松鼠拉琴的時候森林里是怎么樣的?
5、 小提琴上掉下來一粒東西,那是什么? 后來小音符變成了什么?
6、 討論:如果森林里沒有音樂,會怎么樣?
7、 完整欣賞故事,了解故事題目。
四、分角色表演對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1、 聽了這個故事后,你想表演誰?根據幼兒的回答學說對話和動作。
2、 幼兒自選角色,并用動作表示角色,集體表演故事的主要情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youer/585775.html
相關閱讀:紅秋千
我的老師(語言)
語言“糖果雨”活動反思
中班仿編散文《云彩和風兒》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小熊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