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散文詩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在設計活動前,我先了解詩歌的意境,感受詩歌的美感,分析詩歌語言的特點。設計活動時,我圍繞幼兒詩歌學習的形式經驗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這首散文詩較長,從便于幼兒理解、記憶的角度出發,我選取了其中的三段“花園里看得到的是……”“花園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作為教學內容;基于幼兒的學習離不開生活經驗和親身感受的特點,我帶孩子們走進春天的小花園,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與發現看得見、看不見的東西,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不可或缺的鋪墊,以便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從已有經驗談起,逐步從用口頭語言表達轉換到用文學語言表達。
活動一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認識春天花園里各種生物的基礎上,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句和意境。
2.在欣賞的基礎上理解散文詩的結構線索“花園里看得到的是……”“花園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以及重復句式“還有……還有……”“這是……這是……”“因為……因為……”。
3.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節奏、韻律和美感,初步嘗試運用輕重不同的語氣、高低不同的語調、快慢不同的語速朗讀文學作品的片段,對朗讀文學作品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春天,帶領幼兒感受小花園的景色,使幼兒對小花園里的生物產生興趣,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積累經驗。
2.根據散文詩內容設計的PPT課件,班得瑞的《迷霧的森林》(MP3音樂),分別貼有“看得到”和“看不到”文字與圖片的兩塊小黑板,幼兒觀察花園之后創作的繪畫作品。
活動過程:
一、回顧經驗,理解內容
1.引導幼兒觀看在花園里拍攝的照片,激發幼兒學習文學作品的興趣。
師:春天來了,小朋友最喜歡去小花園了,請你們來看看這些照片(播放幼兒在小花園里玩耍的照片),講一講我們在小花園里做什么。
<<<12345>>>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youer/461986.html
相關閱讀:大班下期語言教案:三歲的伢會放牛
語言搭建游戲
語言活動:《下春雨了》說課材料
語言活動《方格子老虎》教學案例(附故事)
大班語言教案:看圖講述?小軍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