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滴旅行記》故事內容簡單,非常適宜中班孩子獨立講述,并且在閱讀中能不斷給他們帶來驚喜和快樂,了解水的三態變化。適合他們剛剛開始萌芽的喜歡挑戰、喜歡猜測的年齡特征。在執教這個活動的時候,應體現科學性,聽了朱老師的教學后,我發現我們現在有一個誤解,認為一本繪本就是幼兒的閱讀材料,讓他們觀察繪本中的畫面,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簡單地表述。
課堂實錄(一):
老師:(示小水滴)今天小水滴要帶我們去旅行,看看它旅行的時候會碰到什么事情,它就藏在這本圖書里。看的時候我們要保護好它,要一頁一頁地看。
幼兒:自主閱讀。
分析:《水滴旅行記》是一則科學閱讀作品,幼兒在閱讀繪本前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教師在幼兒閱讀前向幼兒提出閱讀要求,進一步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這本繪本的畫面不是很清楚,讓幼兒看懂畫面的內容對中班的孩子很困難,幼兒拿到繪本都是在盲目地看,在看繪本之前,教師提出讓幼兒去找小水滴旅行碰到的事情,問題太廣了,而且讓幼兒一下子把書從頭看到尾,他們有些應接不暇。教師可以抓住三態中的一點讓孩子去閱讀,從第*頁看到第*頁,這樣孩子的注意都集中在這幾頁上,閱讀的效果會更好。
有感于“當狐貍和兔子互道晚安”
東方娃娃繪本《蛤蟆爺爺的秘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youer/25708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