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讀教材,修改故事,體現教學機智
“笨老鼠”是一個有趣而幽默的故事,故事中的語言簡短、有序,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理解和學習。但是我在分析教材時覺得,原故事的表達不太適合小班幼兒的理解,故事中的語言也不太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將原故事進行了適當修改,使故事中有較多相似的反復句式,便于幼兒更好得學習和掌握。如:“你的聲音太輕,我不要你哄!”“你的聲音太響,我不要你哄!”“你的聲音太難聽,我不要你哄!”(這一句原故事中是“你多兇!快走,快走!”)另外,我還把“你的聲音太吵”改成了“你的聲音太響”,使“響”與前一句的“輕”形成對比,不僅使故事內容更加嚴謹,也便于幼兒理解。我將本次語言教學活動的重點目標就定位在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學說故事中的短句。從活動過程中看到,我對故事內容的修改是成功的,符合幼兒的實際水平。
二、制訂目標,把握角度,體現教學機智
在制訂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時,我又認真仔細地研讀了教材,發現“苯老鼠”這個故事中蘊含著“不要在意講話聲音是否柔和好聽,而要留意溫柔的陷阱,小心上當”的思想,這也是反映老鼠 “苯”的實質,但這對于小班年齡的幼兒來說比較難以理解,而且在這個主題活動中也不必去如此引申,因此我將其不作為主要目標,在活動中只是一筆帶過。我選取了故事中“好聽的聲音才讓人喜歡”這一角度作為我設計的這個教學活動的主要情感目標,通過故事使幼兒懂得平時要用好聽的聲音與別人講話,這樣才能使別人喜歡。
三、準備教具,適應幼兒,體現教學機智
在深刻理解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要為幼兒創設出適合幼兒年齡特征,自然而巧妙的情景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引發幼兒的學習。幼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都是無意性的,小班幼兒的這個特點更為突出,他們具有顯著的直覺行動思維特點,他們的思維不能離開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因此,我們在制作、準備教具時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準備直觀而形象的教具,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youer/1319343.html
相關閱讀:班語言活動《拔蘿卜》教案及反思
追尋理性的課堂??“全員教學研討”斷想
《認識1~5》教學設計
奇思妙想:小小發明家
幼兒園討論實錄:幼兒表演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