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探索圈的一物多玩的方法,發展幼兒跳、滾、鉆等動作技能(重點)
2.通過闖關游戲嘗試雙腳并攏跳進距離為50—70厘米的塑圈內發展幼兒跳躍能力。(難點)
3.愿意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塑圈人手一個,兩首音樂,裝有沙石的瓶子,課前為幼兒系好藍色繩及黃色繩,兩面旗子(黃色與藍色)籮筐,小松鼠手偶,兩張圓形貼紙。
活動過程:
一、攜帶塑圈入場
1、跑步入場,現在每個人的手上都有一個塑圈,今天我們的塑圈寶寶要和我們來做游戲,我們先和塑圈寶寶一起來做一下熱身運動吧。
二、探索塑圈的玩法
1、咦,這樣一個塑圈你們想想看可以怎么玩呢,你們去玩玩看(幼兒自由探索塑圈的玩法)
可以想小球一樣的滾,還可以一個個跳過這個塑圈,那我們一起來試試他的這種玩法,現在請你們去找一個好朋友兩個人來玩玩這個塑圈,你們覺得兩個人又可以怎么玩。董老師看到這兩個小朋友是這樣玩的,他把一個塑圈放在這兒然后雙腳并攏跳過去。看看你能夠跳的多遠。
2、我還想到了一種方法,來來我們大家一起把這些塑圈放在一起,一個一個地給他們排排隊,我們大家學習兔子一起來跳一跳。
三.闖關游戲
1、咦,董老師的手機響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是誰吧,哦,原來是我們的小松鼠,小松鼠說,森林里舉行了闖關大作戰,希望小朋友一起來參加,你們愿意去挑戰嗎?幼兒進行闖關活動。董老師給大家來點高難度的,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手上都系著黃色和藍色的繩子,我們就這樣分為兩組第一個小朋友開始雙腳并攏跳進這個圈圈內,然后繞過這些沙石,再跳過這些塑圈。然后再去拍打一下后面小朋友的小手那位小朋友再進行闖關游戲。
2.現在董老師又要增加難度嘍,小朋友要接受新的挑戰了,看清楚嘍,現在董老師手上有兩面旗子一面是黃色的一面是藍色的,這個就代表我們兩組小朋友了,這兩面是由最后一位小朋友去拿的,看看哪一組的最后一個小朋友先拿到自己的旗子,那么這一組就勝利了(教師將圓形貼紙貼在最后兩位幼兒的身上)同時董老師要將我們闖關的圈圈放得再遠一些看看寶貝們能不能挑戰成功。
四.結束活動
1.哇。寶貝們可真厲害,回去以后勝利的一組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一顆五角星。
2.現在和老師一起休息一下,捏捏腿,十指張開動一動,妞妞脖子。
中班體育活動:《圈的一物多玩》說課稿
一、 說設計意圖:
在材料的選擇上我貼近幼兒生活,塑圈在戶外活動中孩子與它的接觸時間還是比較多的,玩圈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孩子用多種方法來玩塑圈由此我選擇了這樣的一個材料,以及在上次外出學習聽課的時候骨干教師也向我們展現了圈的這樣一堂課,結合林老師的教學模式及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開展了這樣的一個教學活動。
二、 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有著導向的作用,根據中班段幼兒的年齡特點與本教材的內容相結合我們確定了以下三點:
1、探索圈的一物多玩的方法,發展幼兒跳、滾、鉆等動作技能(重點)
2、通過闖關游戲嘗試雙腳并攏跳進距離為50—70厘米的塑圈內發展幼兒跳躍能力。(難點)
3.愿意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體驗合作的樂趣。
三、 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開展本次活動,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以及本班幼兒的能力我為孩子做了如下準備:
塑圈人手一個,兩首音樂,裝有沙石的瓶子,課前為幼兒系好藍色繩及黃色繩,兩面旗子(黃色與藍色)籮筐,小松鼠手偶,兩張圓形貼紙。
四:說教學法:
在課程的實施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其中包括了鼓勵法,個別教育法,合作法,等多種教學手段來更好地開展這個教學活動。
1、鼓勵法:當孩子遇到困難,由于第一次的失敗導致孩子不肯嘗試第二次,我運用了鼓勵法,教師對幼兒的支持,鼓勵是幼兒積極參與“一物多玩”戶外健康教育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它也是提高幼兒活動興趣的法寶。
2、個別教育法:在活動中有一位幼兒由于不慎跌倒而哭泣,對于這點我對他進行了個別的指導,每個幼兒發展都是與眾不同的,遵照《綱要》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具體的活動中關注每一個幼兒的成長與變化,往往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通過各個幼兒的鼓勵孩子再次從地上爬起進行游戲。
3、合作法:在活動中我通過一個人玩材料,兩個人玩材料,讓幼兒探索塑圈的“一物多玩”在兩個人玩材料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合作交流,共同學習的機會,是引導幼兒積極思考,促進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社會交往智能的重要保證。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的大概流程:
1.斜背圈操入場小跑方式入場,幼兒跟著教師一同做圈操。
2.教師將自己的難題拋給幼兒讓幼兒來解答教師的難題,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每個人探索塑圈的玩法,先請每一位幼兒自我探索圈的一物多玩,教師觀察幼兒玩的幾種方式,并和幼兒一起游戲。
3.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來玩一玩塑圈,看看哪一組玩的方法最多,教師給予示范。
4.教師和幼兒將塑圈擺放成一條直線,和幼兒一同跳過這些塑圈,教師講述要領,看準目標,雙手擺臂,向前一跳。
5、創設場景打電話,幼兒參與到活動中進行闖關活動。
6、由50米塑圈之間的距離,創設到障礙物以及70米塑圈的距離。
7、放松運動,與同伴敲敲腿,捶捶背。
課后反思:
在活動中我請幼兒來充當老師來解決我的難題,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通過孩子自己的發現探究教師也融入到活動中成為孩子的玩伴,在活動中幼兒也探索出了塑圈的各種玩法,在材料的擺放上由易至難,活動中有個別幼兒沒有過關我也請他再次嘗試,在最后的競賽中幼兒要跳過距離為70厘米的塑圈發現百分之90以上的幼兒都能夠達到,環節中幼兒也達到了我理想中的一個目標,在活動中也發現孩子在兩個人玩圈的時候發現孩子一直處于一個人在玩,沒有兩人合作進行探索玩法,對此在這一點上我想下次如若再次開展體育活動時還是需要講述與指點的。引導幼兒養成這種與同伴合作探索的習慣,增強同伴之間合作的樂趣,在活動中我花費的時間過長,這一點是在活動中沒有考慮到的。因此在體育活動開展的同時要把握好孩子在活動中的一個運動量是否達標,在時間上還是要有一定的把握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youer/1117085.html
相關閱讀:中班下期體育活動:跑圈比賽
中班體育教案 毛毛蟲爬呀爬
中班體育活動:小猴玩紙棒
中班體育活動《飛舞的彩球》
幼兒園中班體育活動教案:民間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