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特征及領導思想與管理機制的變化是戰略思維產生的基礎
當今世界,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社會活動的巨大變化,具體表現為三大特征:
1.社會活動越來越復雜。在古代,由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商品經濟不發達,生產主要在個體中進行,人們的活動范圍有限,視野狹小,領導方式比較簡單,當然無所謂什么戰略指導。但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生產規模越來越大,人們聯系越來越緊密,活動天地越來越廣闊,社會活動也越來越復雜。以經濟為例,從宏觀方面看,是一個包括市場需求、發展規劃、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工廠生產、包裝運輸、批發零售、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環節的復雜的動態大系統。這種大經濟活動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經濟環節,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經濟活動的全局。因此,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經濟結構把整個經濟活動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從微觀方面看,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必須具有生機和活力。在社會大生產條件下,企業已不單純是生產產品的工廠,而是一個由市場、科研、開發、生產、儲運、營銷和服務等部門構成的一個綜合的經濟實體。可見,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社會活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領導者必須具有戰略思維頭腦,從戰略高度思考全局,規劃全局,才能贏得駕馭全局的主動權。
2.社會活動越來越多變。在小生產時代,由于受到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整個社會的發展非常緩慢,只有軍事部門的活動變化較快。社會生產及其領導活動主要靠領導者個人的智慧和經驗。一般都習慣于按陳規辦事,戰略思維的矛盾并不突出。只有少數杰出的政治家長于戰略謀劃,如諸葛亮的《隆中對》,朱升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主張。而在社會大生產條件下,科學、技術、生產緊密結合,經濟和社會都快速發展,不僅新的科技成果如雨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siwei/163001.html
相關閱讀:靈感捕捉訓練
我國青少年常見的思維弱點
戰略思維的基礎是什么
思維是什么
世界級品牌不能沒有強者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