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是個高難度動作,特別是在國際競爭已本土化,廣告、價格等各種營銷手段極度泛濫的中國市場!即使是品牌成熟度最高的電子行業,最近也是麻煩事不斷:
報道一:據《南方日報》最新消息,2006年1~8月中國電子百強企業11家虧損,其中有6家虧損額超億元!
報道二:信產部經濟運行司、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和賽諾市場研究公司10月31日聯合發布了一個數據:“今年9月,國產品牌主流液晶電視32、37、40、42英寸的全線產品,凈利潤均為負數;明年彩電更或將全行業虧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的平板電視必將重蹈中國手機行業的覆轍。
報道三:長虹集團因無法忍受“賠本賺吆喝”的折騰,全面收縮空調戰線,退守川渝市場。這個曾經是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個吃價格戰“螃蟹”的品牌,最終逃脫不了成為空調價格戰炮灰的宿命。
報道四:《北京商報》消息,素有“價格屠夫”美稱的格蘭仕微波爐開始反省自己的價格戰策略,正在暗中放棄價格戰。
中國的電子行業是中國品牌價格戰的發源地,應該說價格戰對于行業品牌的優勝劣汰,以及反擊外國品牌功不可沒。但畢竟價格戰只是品牌營銷的一種方式,并且是一種比較低級的方式,誰都知道價格戰是把“雙刃劍”,無休止的、惡性的價格競爭必然對品牌造成巨大傷害:由于價格的不斷下降,一方面企業為了生存,絕大部分都會選擇“偷工減料”,使產品品質不斷下降;另一方面,消費者購買完之后發現又降價了,于是不信任感自然產生。這些都是對品牌美譽度的致命打擊。但是不打價格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上帝”的顧客以及處于絕對強勢地位的國美、蘇寧們會相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誓言嗎?
價格戰已經使中國的電子行業陷入深淵,但是受害的遠不止電子行業,幾乎所有中國的品牌都陷入難以自拔的價格漩渦。近年外資對中國品牌的并購屢屢得手,這其中就有價格戰種下的惡果。價格戰必然導致品牌利潤空間大幅度下滑,于是中國的很多品牌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siwei/150479.html
相關閱讀:靈感捕捉訓練
我國青少年常見的思維弱點
戰略思維的基礎是什么
思維是什么
世界級品牌不能沒有強者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