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睡眠法
1、測量你睡眠周期的長度。90分鐘是一個平均值,但是對一些人來說它是不一樣的。我自己的睡眠周期長度在這幾年來已經從90變成75了,F在,如果我在晚上 7點開始小睡,我會在晚上8:15起來,從來不需要用鬧鐘。因為睡眠周期長度的改變,我一天睡4個周期長度,晚上長睡3個周期,傍晚小睡1個周期。
2、關鍵是,要把一天的睡眠分成2個階段,如果你一天只睡4.5小時然后說“我今天的睡眠已經完成了”,也許你在剩余的19個小時會受不了。你必須把它分成2個或2個以上的睡眠階段。你要把小睡間隔開來,才能發揮它恢復你大腦功能的作用。
==case 2==
本文重點并非關注是否缺乏睡眠,而是關于如何更聰明地睡覺,討論什么才是符合我們自然天性的睡眠方式
我總是和別人說,每天只需睡6個小時,甚至僅僅4個半小時就足夠了。個中的秘密并非緣于睡眠的質量,而在于睡眠的時間本身——如果睡眠時間為90分鐘的倍數,這將會改變你的人生。
1個半小時
3個小時
4個半小時
6個小時
7個半小時
上面這些數字應該就是你所應得到的睡眠時間,這也是你身體自然的生理需求。我向毛主席保證,如果關掉鬧鐘后去睡覺,醒來時再看一下鐘,你會發現一共睡了90分鐘的倍數時間。而這個90分鐘,便是所謂的睡眠周期。
一般來說,我在晚上睡3個小時,并會在傍晚打盹小憩90分鐘。加起來一共也就4個半小時,而我的頭腦能夠一直保持清醒,感覺睡眠充足且精神飽滿。如果想了解原因,就看看下面這些科學的解釋吧……
“哈佛大學的研究組對志愿者們進行了針對一項視覺任務的特殊訓練,任務要求志愿者從屏幕上快速轉變的一些圖案中,指認出特定的圖案。10小時之后再次進行測試時,休息過90分鐘的志愿者組要比那些沒有休息過的完成得好。而事實上,他們和那些休息了一晚的志愿者們幾乎完成得一樣棒。”
“研究指出,睡眠時間并不是醒來后是否清醒的原因,關鍵則是睡覺時所完成的睡眠周期個數。每個睡眠周期都有五個明顯的階段,分別顯現出不同的腦波征象。從我們研究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平均每個睡眠周期有90分鐘:65分的正常睡眠期,或者說非REM 期(REM:快速眼球轉動);然后是20分鐘的REM睡眠期(此時大腦做夢);最后的5分鐘又是非REM期。一般來說,REM期在較早幾個睡眠周期中,持續時間較短(少于20分鐘),而在后幾個周期中為時更久(多于20分鐘)。假使我們在沒有設置鬧鐘,并且沒有任何其他外界干撓的情況下自然睡眠,平均會在 90分鐘的倍數時間后醒來——舉例子來說,就像4個半小時、6小時、7個半小時、或者是9個小時等,而非7個小時或 8小時后醒來,因為這些不是90分鐘的倍數。處于兩個周期之間的時間段,我們并未真正處于睡眠狀態:該時期人的意識朦朧模糊,如果此時未被干擾(如光、寒冷、尿急、噪音等刺激)的話,將會進入下一個90分鐘的睡眠周期。一個只睡了四個睡眠周期(即6小時)的人,通常比那些睡了8至10小時但未完成(最后)一個睡眠周期的人,感覺休息更充分。”
于是這也解釋了,即使睡足8小時后,我仍舊感到疲憊、暈乎乎的,又或者說睡了4個鐘頭時,是幾乎不可能醒得過來的。作為普通人,我們幾乎從小都被教育過,要“睡足8個小時”。盡管這樣(的教育是錯誤的),仍然還是會有一些人感覺睡得比別人好。這是為什么呢,難道說上述理論有誤?當然不是。真實情況是因為那些看上去并未完成最后一個睡眠周期,但是仍然感覺休息很充分的人,實際睡眠時間大都接近7個半小時,或者9個小時(還有一個原因,即每個人的睡眠周期時間長度亦有不同,這點在文章最后有說明)。
打盹是直接改善θ腦波的關鍵。
θ腦波,即超意識腦波。在清醒時,更多的θ腦波,就意味著擁有更高的創造性智力
據說歷史上那些“高產”的名人,絕大多數深諳此理并恪守之。列奧納多?達?芬奇、托馬斯?杰斐遜和巴克明斯特?弗勒都一直使用這個的“技巧”,另外還有諸如尼科拉?特斯拉、托馬斯?愛迪生、拿破侖和溫斯頓?丘吉爾等聰明的“大腦”們更是同時利用打盹休息獲益不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qianneng/naobo/2392.html
相關閱讀:什么是靜心
雙腦同步技術(Hemi-sync)
只有觀照才會真正舞蹈
α波與潛意識有最大關聯
讓你自己出生有益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