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兒(R’ene Descartes)提出“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乍聽之下”,仿佛可以給懷疑“自我是否存在”的人一個異常有力的謎底,然而,“自我是否存在”這個懷疑,真的就此打住了嗎?因為“我思”,所以就“我在”了嗎?“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真的就讓人佩服了嗎?
以“心靈疆界”系統來說,笛卡兒(R’ene Descartes)所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實在,頂多只能引申到“信念、價值”這樣的層次,對“心靈的“體””,并尚未能波及,對“體之體(無名層次)”之探索,真實 未審無奈供給什么贊助。
不過,對既有積重難返的“信念(例如:上帝、世界、“自我”的存在…)”之質疑、檢視,卻是探索“無名層次”的重要進程,因為,想要探觸“無名層次”,就必需具備擺脫“信念、價值”以下的任何一個層次的才能,這就是“心靈疆界”能夠向“猜忌論者”取法之處。
對“自我”的探索,西方哲學并未只停留在笛卡兒(R’ene Descartes)的“我思故我在”。接下來,英國就有一位哲學家,他叫休姆(Hume 1711~1776,教訓主義),自我催眠原理,他就對“我思故我在”這個論證提出質疑。
他說:““我思”真的可能導出“我在”嗎?”
他質疑的理由是:““我思”故“我在”(“因為”我思,“所以”我在)”這個推論的型態,系屬“因果律”(“由于”…“所以”…),而“因果律”,只不外是一種人們的“習慣”、“信奉”,“因”與“果”之間并不必定的關聯。”
哈,這個質疑可麻煩了,它豈但挑戰“我思故我在”的“當然性”,更重大的是,它也挑戰了“因果律”。
休姆(Hume)所說:““因果律”,只不過是一種人們的“習慣”、“信奉”,“因”與“果”之間并沒有必然的關系。”這句話,著實影響深遠,它不但讓“我思故我在”失去“理論基礎”,讓“自我是否存在”又成為懸疑;更嚴峻的是,它對“因果律”的挑戰。
“因果律”可說是西方(甚至全人類)哲學思維、實踐、文明...的基本基礎之一,連“因果律”這個基礎都受到疑惑,那么,這個世界的種種景象將如何說明呢?對西方哲學來說,這當然是一顆威力無限的震動彈,催眠術的近代理論。
以想探索“心靈疆界”體系“無名層次”的人來說,休姆(Hume)的這個質疑,倒是也很值得參考。
因為,“信念、價值”層次底本是形成“自我”無比剛強的一個“認同”,十分難以打破、擺脫,而“因果律”,徐敬東靈性成長學課堂語錄(5),就是構成“信念、價值”的主要模式之一,現在,休姆(Hume)對“因果律”提出了劃時期的質疑、挑釁,讓“因果律”失去了牢固的基本,對沖破、解脫“信心、價值”層次,對“無名檔次”的摸索來說,神經語言學,切實很有輔助。
摘自:總裁學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nlp/27363.html
相關閱讀:ABC法則
啟動量子NLP工具通過有效的目標設定實現你的夢想
[原創]NLP,人生轉折點
心靈成長的學習如何轉化為生產力
NLP策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