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互聯網的啟示:當今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本身的結構就是“點”與“線”(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軟件)。“點”就是各個具體的電腦(不管是工作站,還是服務器等),“線”就是連接各電腦的線路(不管是光纖還是電話線等)。
對這些點與線形成的體系(網絡),人們大多時候只是想到它是用于交流信息的,很少想到它本身更為重要的也是用于記載信息的。
比如“新浪網”,“人民網”(功能單元)等時,這些概念是指存在于互聯網中一定的電腦和相關的線路的組合(結構單元),以及相應的信息。這些組合和相應的信息是確確實實地存在的——因為你可以找到它——盡管它隨時在變化著。可是由于相關的電腦和線路絕大多數并不是新浪網或人民網專用的——它們同時可以用以形成其它的網站及相應的信息(作為結構單元形成其它的功能單元)。作為這些網站(功能單元)的概念,它時時是與互聯網中的一些組件(功能單元)包括相關的信息相聯系的——是客觀存在的,是被“互聯網”所“記憶”的,但它們任何時候都不是“固定的(專用的)”記載于互聯網的某個部分——除了極少量專用的電腦及線路(如服務器),因為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功能單元是獨特的,結構單元是可以公用的。如同一個電話(線)(結構單元)可以與不同的人聯系(信息)(功能單元),而設備還是那個設備。
這種情況下,一切的網站概念(信息)都是被動態的存儲的,其組成單元(結構單元)只有在形成該網站的網絡結構(功能單元)時,該網站才被識別,否則該網站是無法被訪問的——而其結構單元的部分卻始終存在(此時可能正構成了其它網站的功能單元)。所以,對某個具體網站而言,你用到它它就在,你不用它它就不在。
上述動態的信息存儲方式中,由于結構單元和功能單元的分離性,與靜態點陣式的存儲方式比有明顯不同的特點。
① 時空非單一性:
② 時空非獨立性:
③ 時空相對穩定性:
④ 容量巨大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jiyishu/8719.html
相關閱讀:記憶的起源與發展
記憶的特征
協同記憶法
人腦記憶力是怎么形成的
拉動你的阿莉阿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