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現有理論
1885年德國人Hermann Ebbinghaus在一篇論文(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中的重要發現,直到今天仍然在相當廣泛的領域內有著影響,這就是所謂的forgetting curve。Ebbinghaus的研究揭示,人在學習后知識的遺忘速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放緩。最初的20分鐘所遺忘的比例,甚至遠遠大于以后許多天所忘記的內容。而通過一定的重復,可以極大地鞏固新知識在頭腦中的保留。
而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Behavouristic Psychology)的研究,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如果能夠重復90天則能成為穩定的習慣。但是這些理論如何能夠應用到實踐之中,有效并且高效地幫助考生們提高英語水平呢?本文試圖利用最常見的教學問題之一——詞匯突破——來進行一些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2. 不同記憶方式及效果
但凡有學員問起詞匯量的擴充,教師的第一反應多半是:多讀,多背。是的,通過閱讀量的擴大,具有一定出現頻率的生詞甚至可以不需要通過查閱字典,都可以獲知其大意,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對該詞匯的掌握。另一方面,背誦則幾乎成為了詞匯擴充的“缺省設置”的選擇。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常重復,多重復,生詞才能變成熟詞。問題是:所有人也都知道,詞匯記憶是很容易遺忘的。這就產生了一個悖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jiyi/xuekejiyi/54201.html
相關閱讀:《安全生產技術》記憶五字訣:總則
四種規律記憶法中考歷史記憶案例
新人如何開始學習記憶術
如何快速記憶乘法口訣
財考經濟法基礎記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