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與中醫基礎理論是統一的,中藥學課程一般又晚開課于中醫基礎理論。對初學中藥學的學生,首先要引導他們善于運用中醫理論作指導,在充分理解中醫理論的基礎上記憶中藥學的內容,這樣既省時又記得牢。中醫的理、法、方、藥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據理立法、按法處方、以方用藥是緊密聯系的。如化痰止咳平喘藥主入肺脾二經,源于中醫理論的“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化痰藥之所以又可用于治療癲癇驚厥、陰疽流注、癭瘤瘰疬等病,乃是因中醫認為這些疾病病機上均與痰有密切關系。又如學習夏枯草一藥,只須記住其主入肝經,則該藥臨床用于肝火上炎之眼目疾患及肝郁痰火結聚之瘰疬、癭瘤等主治內容便可牢固掌握。再如臨床上活血化瘀藥常與行氣藥配伍,芳香化濕藥常與健脾、理氣藥配伍,其配伍原則都離不開中醫理論的指導。聯系記憶,循序漸進,把醫藥視為同源一體,有助于學生掌握中藥學內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jiyi/xuekejiyi/20425.html
相關閱讀:如何快速記憶乘法口訣
新人如何開始學習記憶術
財考經濟法基礎記憶內容
《安全生產技術》記憶五字訣:總則
四種規律記憶法中考歷史記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