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三的同學已經開始了高考第一輪復習,在這一階段的復習當中,我們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會為我們今后的深入復習打下基礎。那么現在,小編就為大家搜集整理《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中華文化知識點》,幫助大家進行第一輪復習。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源遠流長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漢字與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文化內涵豐富,今天為中華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1)表現在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夠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2)表現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表現在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其鮮明的民族性),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2)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3.1.3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了解我國不同區域文化具有區域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
(1)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點擊查看:更多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知識點總結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2)中華文化的民族性:
1)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例如:我國的雕刻建筑藝術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許多少數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創造了優秀的民族文學。
2)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①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系: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地位: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③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中華文化。
④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
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上述《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中華文化知識點》就是今天小編為高三同學分享的內容,大家也可總結更多的知識點,從而使我們的第一輪復習更加全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zhong/830940.html
相關閱讀:2017高考政治考點: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