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化學選修三第二章第一節共價鍵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設計思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 、設計思想
1、將“能量最低原理”作為總的指導思想,抽象的理論模型化,化難為簡,有效教學。
2、運用類比的思想、對比的方法,來把握σ鍵 和π鍵的形成本質。
3、注重學習中所蘊含的化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三》第二章的內容,本節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共價鍵,第二部分鍵參數。共價鍵是常見的化學鍵之一,掌握共價鍵的特點及類型,能更好的指導我們認識分子的立體結構,幫助我們來了解形形色色的分子世界。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掌握共價鍵的形成及本質;認識σ鍵和π鍵的形成,能分析一些簡單分子中存在的σ鍵和π鍵。
【過程與方法】:通過共價鍵形成過程的分析,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求實創新的精神以及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學生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認識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懷疑、求實、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從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初步建立起從宏觀到微觀的聯系,懂得“學無止境”的基本道理。
(3)教學重難點
σ鍵 和π鍵的特征和性質
三、學情分析
已有的知識:高二學生已經具備書寫一些簡單物質電子式的能力,在《必修2》中也初步了解了共價鍵,通過第一章的學習也已掌握了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和排布圖,清楚S電子云、P電子云在空間的形狀及從電負性來判斷離子鍵和共價鍵。
欠缺的地方:對共價鍵的飽和性和方向性、及共價鍵的類型還不甚清楚,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
解決的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掌握共價鍵的形成的過程和本質 ,為后面對分子空間構型的學習做好準備。
四、教學法
設計學案,布置課前前預習作業,對比的方法,探究式教學,合作學習,動畫與模型相結合,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過的電負性理論:電負性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能力的標度。(若電負性相差不大---極性共價鍵;電負性相等的是共價鍵的一個極端--非極性共價鍵;電負性相差很大的是共價鍵的另一個極端----離子鍵)來引導學生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重新審視共價鍵:共價鍵是現代價鍵理論的核心。從而心中形成一種“大化學”的觀點。二、通過電子式的書寫,讓學生再現必修中共價鍵形成的有關知識,在分析的過程中,一方面按共價鍵的共用電子對理論,引導學生得出共價鍵具有飽和性的特點,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學生已有的電子云與原子軌道的知識來進一步理解共價鍵,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一、共價鍵
首先通過2個思考題來給學生指明本節課的指導思想:能量最低原理
【思考】1:2個成鍵原子是如何通過共用電子對來結合的?
(動畫展示H2的形成過程)
【思考】2:共價鍵的穩定性與原子軌道的重疊程度有什么關系呢? 通過分析思考1:2個H原子中S-S電子云的重疊過程
提煉出:
1、共價鍵的本質:原子軌道發生重疊
思考2的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能量”的角度來把握共價鍵的本質:原子軌道在重疊時盡可能重疊程度最大,使能量趨于最低。這也為學生后面分析s-p、p-pσ鍵的形成打下基礎。
上述過程的探究,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學會利用外界信息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學習微觀世界的方法。在學生對共價鍵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提出:【思考】3:分組討論如何理解HCl、Cl2 中共價鍵的形成過程?
處理該問題時,采用動畫與模型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從以下2個層面來歸納整理:第一個層面,s與s、s與p、p與p軌道重疊時是否是從空間的
任一方向,依據能量最低原理,使電子對在空間的斥力達到最小,電子云的重疊程度最大,總結歸納出:
2、共價鍵的特點:
1)、飽和性
(一般而言) 形成的共價鍵數 = 未成對電子數
2)、方向性
除了s電子云與s電子云重疊形成的共價鍵外,其余共價鍵都有方向性
第二個層面,引導學生從成鍵時軌道重疊方式的角度:如何才能使電子云重疊程度最大?找出s與s、s與p、p與p軌道重疊的共同點:采取“頭碰頭”的最大重疊方式,引出σ鍵,并學習σ鍵的成鍵特點:
1)、沿鍵軸(兩核的連線)方向 “頭碰頭”重疊成鍵;
2)、σ鍵可以沿鍵軸旋轉---軸對稱;
3)、σ鍵較穩定,存在于一切共價鍵中。
通過這2個
個層面的分析,不僅培養了學生歸納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學會從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了初步鍛煉,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完善知識結構,及時的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
【思考】4:利用所學知識分析一下 N2 中的共價鍵成鍵情況 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所學知識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圖
的結構式
原子軌道的重疊方式?
該過程的設計,一方面是基于學生已經了解了σ鍵的成鍵過程,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及分析思路,在此,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知識遷移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處理過程中,仍然采用動畫與模型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及勇于創新的精神,發揮小組合作探究的優勢,結合p軌道在空間相互垂直的特點,讓學生利用p軌道電子云模型,在模擬3對共用電子對的形成過程中,探索出p與p軌道最穩定的重疊方式:一個方向“頭碰頭”最大重疊,另外2個方向只能“肩并肩”,從而引出π鍵,并學習π鍵的特點:
1)、“肩并肩”重疊成鍵;
2)、 電子云重疊程度不及σ鍵,較活潑;
3)、π鍵成鏡面對稱。
4)、π鍵必須與σ鍵共存;
這樣,在不斷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既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定的結構化學的概念,同時還完善了知識體系,得出:
3、共價鍵的類型:
1)、按成鍵時電子云重疊方式可分為:
①頭碰頭重疊??σ鍵
②肩并肩重疊??π鍵
并結合成鍵特點總結出σ鍵與π鍵的成鍵判斷規律:
兩原子之間有,且只有一個σ鍵,其余全為π鍵,
為強化上述內容,培養學生學會用“對比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堂讓學生完
成σ鍵與π鍵的對比表格:
結合必修所學內容,完善共價鍵的分類,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分析問題,得出:
2)、按成鍵時共用電子對是否偏移 可分為
①極性鍵
②非極性鍵
此過程也再次培養了學生學會多角度來分析問題的方法。
最后學以致用:
乙烷、乙烯、乙炔分子中的共價鍵分別是由幾個σ鍵和幾個π鍵組成?
【課堂總結】:
綜上,通過四個思考題,層層推進,在“能量最低原理”這個總思想的指導下,使學生逐步了解共價鍵的形成過程,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運用類比的思想,對比的方法,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抓住核心,最終學以致用,即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還培養了學生學習微觀世界的各種能力,最終,站在科學思想者的肩膀上,將知識轉化為力量,回報社會。
知識層面:共價鍵的形成條件-----本質-----特點-----類型
方法層面:獲取信息、多角度看待問題、對比歸納
情感層面: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zhong/1133533.html
相關閱讀:高中化學高分必備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