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小編準備了高一地理學科寒假作業試題,希望你喜歡。
高一地理學科寒假作業試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是通過人們對自然條件的改造而實現的
B、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人口遷入率往往較低
C、地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區間的遷移也越頻繁
D、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遷移規模會越來越小
2、中國傳統農業社會人口流動的主要特征是
A、早出晚歸 B、逐水 而遷 C、季節性遷移 D、安土重遷
3、有關城鎮空間布局的特點,正確的是
A、世界大江大河兩岸都是城市密集地帶
B、在邊境地區由于政局不穩,一般不會形成城 市
C、在多條鐵路、公路的交匯處往往會形成較大的城市
D、沿海地區的城市較多,而且緯度越高,城市越密集
4、關于高級中心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數目較多 B、服務范圍較大
C、門檻從口較少 D、相互之間距離較近
5、在城市化過程中
A、城市數目減少,規模擴大 B、勞動力由第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逐漸轉移
C、城市數目增多,規?s小 D、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上升
6、下列有關我國城市的發展趨勢正確的是
①城市經濟逐漸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②控制環境污染,限制中心大城市的發展③強調以人為本,注重構建和諧的人居環境④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人類提出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因為
①若干年后人類將面臨多個嚴重的全球性問題
②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處于良性發展的狀態
③人類反思了傳統發展模式所帶來的種種弊端
④可持續發展是人地協調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以下的一些觀點和做法,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是
A、退耕還牧 B、竭澤而漁
C、砍伐森林 D、殺雞取卵
9、下列人類活動使人地關系向良性方向發展的是
①黃土高原植樹種草②長江上中游伐林造田③我國沿海海域實行休漁制度④棄田造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有
①坡度大于25的耕地退耕還林還草②大規模改良現有草原發展林木生產③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面積植樹造林④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控制在生長量之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下列人類活動,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是
A.砍伐森林,開墾草原,開發新的耕地
B.捕捉珍稀野生動物,進行人工飼養
C.積極圍湖造田種糧,增產糧食
D.跨 流域調水,改變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平衡狀況
12、促使我國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續發展思想對當代人的影響和熏陶深刻而又長久
B、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使我國社會生存、發展面臨巨大壓力
C、很多地區缺水嚴重,工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D、 人口基數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3、某市對居民購物提出倡議,要求居民盛放物品時使用自備籃子或布袋,其目的是
A.節省包裝費開支
B.避免交叉傳染疾病
C.減輕白色污染
D.避免因包裝袋破損而損壞食品
15、為合理開發和保護海洋魚類資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全面禁止捕撈②實行休漁期,劃分休漁區
③控制魚網網眼大、苤贫ㄏ鄳姆煞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國家大力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的直接目標是
①增加木材產量②調整農業結構
③提高生態質量④提高農民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讀英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生活質量指標的變化圖,回答17~19題。
17、英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趨勢是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18、生活質量指標的變化趨勢是
A、上升
B、下降
C、1975年前上升,1975年后下降
D、1975年前下降,1975年后上升
19、圖中兩條曲線的關系說明
A、生活質量的提高取決于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
B、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必然帶來生活質量的下降
C、財富和產品越多,生活質量越好
D、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使環境得到改善,這才是真正的發展
20、土壤污染可能會造成
①對人體的危害②對農作物的污染③酸雨的產生④洪澇災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一地理學科寒假作業試題參考答案:
題號
答案CDCBDCBACC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BCCDCACDA
高一地理學科寒假作業試題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769220.html
相關閱讀:高一上學期地理寒假測試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