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六中案
年級高一學科地理執教
學習要求:
1.掌握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及農業區位的分析方法。
2.運用案例,分析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形成條件,理解農業發展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
3. 結合實例,說明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知識梳理 第一節 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
一、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1.
2 .
3. 隨著社會的進步, 條件和 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同時,
對農業生成也有很大影響。
4.下列各地所從事的農業生產活動與哪些因素有關。(主導)
(1)華南的雙季稻種植。
(2)雜交水稻單產大幅度提高。
(3)美國一個大型農場只需少量農業工人。
(4)產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現在歐洲人的餐桌上。
(5)江南丘陵的茶樹,黑龍江的大豆生產。
(6)晏子使楚》中說:“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
(7)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有計劃地建立了一批商品農業生產基地。
(8)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氣候都較寒冷,為何這兩個地區的農業類型不同。
二、農業地域類型
1.農業地域類型的概念:一定地域內形成的 的、 的 農業生產類型,它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產物。
2.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區: 、 和 的季風氣候區。其主要區位因素:
(1)氣候: 氣候區, 。
(2)地形:多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地形 ,土壤 。
(3)勞動力:人口 ,勞動力豐富,有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
(4) 市場:人口 ,糧食需求量大,市場 。
(5) 生產經驗和食物偏好:種植歷史 ,稻米是人們喜愛的主要糧食。
3.亞洲(除日本外)水稻種植特點是農戶家庭經營為主,生成規模 ;水利工程量
,單產高,商品率 ;機械化水平 ;科技水平 。中國是世界上稻谷產量 的國家。
4.混合農業是 和 相互結合,兼而有之的綜合農業,主要分布在歐洲、
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 、 等地。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特點:農場成為一個良性的 ;利用時間合理、有效地 農場的經濟收入比較 。
5.商品谷物農業是一種以生產 、 等谷物為主,產品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商品谷物農業的特點是 、 ,其經營方式一般以 為主, 水平高,世界上主要分布于 ,在我國,主要分布于 、 地區。
三、農業生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 農業生產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強度,農業土地等資源就可以 。
2. 人類違反自然規律,可能導致自然環境破壞,引起 等問題。
3. 農業生產的發展會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環境以及 等發生改變。
4. 農業生產對地理環境影響較大。如:熱帶地區原始森林的 ,人類在獲取木材和耕地的同時,使自然界 受到了嚴重破壞;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過渡放牧會引起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會導致 ;大量施用化肥,會使土壤 ;
廣泛使用殺蟲劑,會導致 。
導學檢測
1、我國的“明前龍井”茶曾在日本精心栽培,卻始終沒有種好,這反映了農業生產具有( ) A.周期性 B.季節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2、影響農業區位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氣候條件 B.地形條件 C.水源條件 D.土壤條件
3、最終決定農業生產類型和規模的因素是( )
A.氣候 B.市場 C.交通運輸 D.技術
4、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農業地域類型,是由于( )
A.自然條件不同 B.政府政策不同 C.技術條件不同D.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差異很大
5、熱帶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 )
A.亞馬孫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 B.非洲剛果盆地和我國四川盆地
C.亞馬孫河流域和剛果盆地 D.非洲剛果盆地和我國長江流域
6、有關亞洲水稻種植業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 B.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C.單位面積產量低 D.人均耕地少,以農戶家庭經營為主
7、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種植的作物主要是( )
A.水稻、小麥 B.玉米、小麥 C.小麥、高粱 D.水稻、玉米
8、“春耕秋收”反映了農業生產具有( )
A.季節性 B.地域性 C.周期性 D.計劃性
9、農產品銷售范圍大為擴展的原因是( )
A.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的提高 B.水熱條件的變化
C.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D.生活習慣的改變
10、適宜水稻生長的氣候條件是( )
A.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B.夏季或全年高溫多雨
C.冬溫夏涼,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D.季風氣候以及熱帶雨林氣候
鞏固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糖料作物“南蔗北甜”的分布體現農業生產的( )
A.地域性B.季節性C.商品性D.周期性
2.我國東南丘陵適宜種植茶樹,最主要的區位因素是( )
A.市場B.土壤C.地形D.水分
3.荷蘭的鮮花裝點著世界許多城市,使鮮花市場擴大的區位因素是( )
①氣候 ②交通運輸 ③政策 ④科技
A.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面四幅圖分別表示我國南疆的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臺山一帶的垂直農業、美國的農業區域專業化生產形成的主導因素,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垂直農業 ④區域專業化
B. ①甜菜 ②棉花 ③區域專業化 ④垂直農業
C.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區域專業化 ④垂直農業
D. ①甜菜 ②垂直農業 ③棉花 ④區域專業化
5.下列地區發展種植業必須改造水分條件的是 ( )
A.青藏高原 B.東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河西走廊
6.下列不屬于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優勢的是 ( )
A.可以保持土壤肥力 B.合理有效的安排農業活C.經濟收入波動小 D.促進城市發展
二、綜合題 10.填表
類型分布區位因素特點
水稻種植業亞洲的_____亞、_____亞和_____亞地區自然條件:
氣候―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
社會經濟、技術條件:
傳統經驗―__________
勞動力―___________小農經營,生產規模____,導致機械化水平____、_______、商品率____。水稻種植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單位面積產量 ;水利工程量
混合農業歐洲、北美洲、非洲的南非、大洋洲的________、新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_________生產?農場形成_________農業生態系統;?農民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農業生產活動,做到兩種生產方式_____、______錯開;?農場主可根據政府的農產品政策和市場需求,決定___________的規模,________
______比較穩定
商品谷物農業_____、______、______、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我國的_____、____以種植______、______為主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_____
11.圖為某農場的土地利用(左圖)和年收入構成(右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該農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并說明理由。
(2)從區位選擇的角度,分析農場在P農田種植花卉的有利條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74090.html
相關閱讀:高一地理農業生產與地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