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3.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4.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5.貨幣的職能 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2)其他: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6.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7.紙幣的發行量應該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國家無權決定紙幣的購買力)
8.結算的方式:(1)現金結算 (2)轉賬結算。
9.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
10.外匯: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外匯不等于外幣,不等于匯率)
11.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12.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3.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意義: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具體因素對價格的影響),價值規律
1.供求如何影響價格 2.具體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條件、政策等
3.價格和價值的關系: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1)基本內容:商品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表現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5.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一般來說,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需求彈性)
(3)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替代品、互補商品)
6.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2)提高勞動生產率(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1. 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根本原因:經濟的發展水平。
2.消費的類型
(1)按照消費對象不同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 A.錢貨兩清的消費 B.貸款消費C.租賃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分:A.生存資料消費 B.發展資料消費 C.享受資料消費
3.消費結構 (1)特點: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2)消費結構與消費水平的關系:消費結構的完善和優化意味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
(3)恩格爾系數越小,表明人們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4.消費心理
⑴ 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⑵ 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⑶ 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⑷ 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
5.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
⑴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⑵避免盲從,理性消費;⑶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⑷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①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②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③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能帶動一個產業和的出現和發展;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2.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必要性)(重要性、意義)
3.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①②③④
4.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1)公有制的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公有制的范圍:①國有經濟②集體經濟:③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
(3)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第一,公有資產(≠國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第二,①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4)如何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深化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發展集體經濟。
6.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構成:個體、私營、外資經濟等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7.為什么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五課 企業與勞動者
1.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
①我國法定的公司形式有兩種,即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②公司的組織機構:決策機構(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執行機構(總經理及其助手)、監督機構(監事會)。③公司制的優點:獨立法人地位、有限責任制度和科學管理結構。
2.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③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3.我國的就業形勢(嚴峻):4.如何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1)政府的角度(2) 勞動者的角度:
5.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1)我國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包括(是什么)(2)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因(為什么)
(3)勞動者如何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怎么做):
第六課 投資理財的選擇
1.便捷的投資——儲蓄存款
(1)收益:利息 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2)分類及特點: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兩大類。
2.儲蓄存款的主要機構:商業銀行
主要業務有三類:存款業務(基礎業務);貸款業務(主體業務,營利的主要來源);結算業務。
3..四種投資方式:儲蓄存款、股票、債券和保險
(1)便捷的投資方式——儲蓄存款 特點:安全、方便、快捷
(2)高風險、高收益同在——股票
①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票憑證。股票代表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股東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②股票投資的收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紅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來源于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主要來源)。③價格影響因素:銀行利率、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大眾心理。
(3)穩健的投資——債券 ①含義:②種類:主要分為國債、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
(4)規避風險的投資——保險
①保險分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商業保險分為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兩大類。
②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愿訂立的原則。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勞分配 為什么要實行按勞分配?(必然性、 意義)
2、其他分配方式(1)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范圍在個體經濟中)(2)按生產要素分配
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意義
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4..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
5.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實現社會公平?
(1)“一個制度”:始終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
(2)“兩個比重”: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6.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7.如何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2)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倡導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第八課 財政與稅收
1、財政的巨大作用
(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2.國家財政收入 (1)獲得形式(渠道):稅(主導地位)、利(國有企業)、債、其他(費)。
(2)主要影響因素:①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性的影響)②分配政策
3、財政支出 (1)主要種類:經濟建設、科教文衛、行政管理、國防、社會保障、債務。
(2)財政收支關系:財政盈余;財政赤字;財政收支平衡。
4.稅收的基本特征: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5.三者關系: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它必須具有固定性。6.主要稅種 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行為稅7.偷稅、欠稅、騙稅、抗稅是違法行為。
第九課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資源配置的手段:計劃、市場
2.市場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3.市場調節的機制: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
4.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槍支彈藥及危險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2)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5.如何規范市場秩序
(1)嚴格實施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以及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市場交易規則。
(2)要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3)對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進行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7.國家宏觀調控 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手段:經濟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第十課 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1.總體小康的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 特點: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即:六個“更加”)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經濟建設方面的要求:
(1)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3)建設生態文明。
4.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第一要義:發展 核心:以人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5.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2.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強有力的載體。3.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有利、不利)
4.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迎接挑戰。
5.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并稱為世界三大經濟組織。
6.WTO的作用:組織多邊貿易談判、制定貿易基本原則和協定、提供解決貿易爭端的場所。
7.WTO的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原則與公平貿易原則、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等
8.我國加入WTO的正確性:
弊:經濟風險顯著增加
9.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10.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要求
(1)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羸、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2)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3)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新課標第一網
(4)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65679.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經濟生活》總復習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