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20世紀的中國百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人民經歷了“醒過來——站起來——富起來”的三個過程。引導中國人民“富起來”的政策指導方針是( )
A.一化三改造 B.改革開放
C.市場經濟 D.國企改革
解析: “醒過來”是指辛亥革命,“站起來”是指新中國成立,“富起來”應是指改革開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增強。
答案: B
2.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災,省委書記萬里說:“我們不能眼看著農村大片土地撂荒……與其拋荒倒不如讓農民個人耕種,充分發揮各自潛力,盡量多種‘保命麥’,渡過災荒。”于是省委決定“借地渡荒”,即借給每一個農民三分地用于種麥,對超產部分不計征購,歸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灘種植的糧油作物誰種誰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A.公開違背了社會主義原則 B.實際上否定了人民公社體制
C.完全滿足了群眾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解析: 本題解題關鍵是要抓住題目中的時間限制“1978年”。新中國成立后,農村進行了四次體制的調整,即1950年的土地改革、1956年的農業合作社、1958年的人民公社體制和1978年后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四次調整都是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A表述錯誤;C項的表述太絕對,不正確;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沒有正式開始,D錯誤。
答案: B
3.下圖是《人民日報》刊發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這次會議標志著( )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確立
B.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
C.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發生轉移
D.政治體制改革全面啟動
解析: 十一屆三中全會使得中國的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轉向了經濟建設,確定今后黨和國家的工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答案: C
4.國外媒體評價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新中國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為它( )
A.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B.實現了土地私有向集體所有的轉變
C.使農民獲得了生產與分配的自主權
D.使農民獲得了土地所有權與經營權
解析: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后,在保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農民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因此B、D兩項的說法不正確,A項說法與題意不符。
答案: C
5.過去是一個邊陲小鎮,“一條街,一棟樓,一個警察看兩頭;一個公園一只猴,不用幾分鐘,這頭到那頭。”是它落后的寫照,但改革開放的春風讓它“一夜崛起”,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它應該是( )
A.深圳 B.上海浦東
C.珠海 D.汕頭
解析: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對外開放,深圳作為經濟特區發展迅速,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
答案: A
6.(2014?長沙高一檢測)1979年,鄧小平對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說,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其中的“血路”是指( )
A.率先建立經濟特區B.率先實行改革開放
C.率先打破經濟體制D.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血路”是指率先建立經濟特區。對內改革率先在安徽實行,率先打破經濟體制在20世紀9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確立的。
答案: A
7.從1988年起,中國政府先后在一些開放城市中,劃出一定的區域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引進外資,生產高新技術產品或加工出口產品。這些經濟技術開發區( )
A.具有人才、技術、知識密集等特點
B.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成為全國排頭兵
C.僅分布于沿海開放城市
D.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發達的地區
解析: B項指經濟特區,排除;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內地也有分布,排除C;D項指沿海經濟開發區,排除。
答案: A
8.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內地省會開放城市”的開放體系。此體系的形成標志著( )
A.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C.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達到一個新階段
D.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的理解能力。對外開放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部分,涉及到的主要是對外開放,與改革關系不大,排除A、B、C。題干形成的開放體系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 D
二、非選擇題
9.歷史上的社會轉型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往往會出現重大的發展與變革,這正是我們認識和把握歷史的關鍵。閱讀下列:
材料一 有人提出“21世紀始于中國的1978年”的觀點。
材料二 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
材料三 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所有制結構圖(改編自國家統計局《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觀點產生的最主要依據是什么?
(2)材料二預示著中國即將實行什么經濟體制?
(3)材料三表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什么現象的變化?它表明所有制轉變的方向是什么?
解析: 本題以圖片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1978年重大歷史事件的記憶以及對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有關基礎知識的理解。解答本題先要分析材料一的主題信息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工作重點的轉移,材料二的主題是農村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材料三的主題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審清題意,依據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概括即可。
答案: (1)1978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60992.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一下學期歷史期中試卷(福州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