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分別來自父方和母方。細胞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相互分開,獨立進入配子;而非同源染色體進入配子時自由組合。染色體的這種行為與孟德爾雜交實驗中的遺傳因子具有完全平行關系,結合其他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認識到,染色體就是遺傳物質的載體。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肺炎雙球菌的類型
R型細菌:菌落粗糙,菌體無多糖類的莢膜,是沒有毒性的球型菌。
S型細菌:菌落光滑,菌體有多糖類的莢膜,是有毒的球型菌。
(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①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
②將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
③將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
④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小鼠死亡。
⑤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蛋白質、DNA和其他物質等,分別加入R型細菌中培養,發現只有加入DNA,R型細菌才能轉化為S型細菌。對DNA用DNA酶處理,R型細菌也不能轉化為S型細菌。
(3)實驗分析
①~④過程證明,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一種“轉化因子”,⑤過程證明,“轉化因子”是DNA。
絕大多數生物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只有少數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HIV等)體內不含有DNA,是以RNA作為遺傳物質,所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即細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知識導學
1.學習本部分內容時,可以通過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染色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的變化行為以及與孟德爾雜交實驗的比較來進一步理解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
2.學習這一部分知識時,要理清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證據的實驗設計思路:“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設計思路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去觀察DNA的作用。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兩個肺炎雙球菌品系進行的轉化實驗,被稱為體內轉化實驗;1944年艾弗里等人做的轉化實驗被稱為體外轉化實驗。對體內轉化實驗要明確S型死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這種轉化因子的結構相當穩定;對體外轉化實驗,可以結合課本圖示明確DNA具有轉化作用,即能引起可遺傳的變異,而且DNA只有保持分子結構的穩定性才能行使其遺傳功能。
疑難突破
1.作為遺傳物質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遺傳物質究竟是蛋白質還是核酸呢?
剖析:作為遺傳物質至少要具備以下4個條件:(1)在細胞生長和繁殖過程中能夠精確地復制自己;(2)能夠指導蛋白質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和新陳代謝;(3)具有儲存巨大數量遺傳信息的潛在能力;(4)結構比較穩定,但在特殊情況下又能發生突變,而且突變以后還能繼續復制,并且能遺傳給后代。科學的研究已經充分證明:核酸具備上述4個條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核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有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染色體與遺傳的關系十分密切,化學分析表明,真核細胞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質,其大致比例如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56085.html
相關閱讀:物質的跨膜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