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企業與勞動者
基礎演練
1.[•西安質檢] 王先生同另外兩人分別以資金(60萬元)、土地(50萬元)、設備(30萬元)共同成立了一家服裝公司,他們各自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這家服裝公司屬于( )
A.股份有限公司
B.個人獨資公司
C.合伙企業
D.有限責任公司
2.[•鄭州質檢] 早在2002年2月,農業部等三部委就將“瘦肉精”列為禁用藥品,并列入年度例行監測計劃。然而,2011年3月15日,雙匯集團濟廠收購 含有“瘦肉精”的豬肉被央視曝光。雙匯“瘦肉精”事件,給企業經營的啟示是( )
A.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B.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技進步
C.提高勞動生產率,樹立競爭優勢
D.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
3.[•溫州質檢] 下圖漫畫反映的經濟現象是( )
[
A.企業破產 B.企業兼并
C.強強聯合 D.企業倒閉
4.[•杭州模擬] 近日,揚州瘦西湖招聘“船娘”的消息引不少大學生的青睞。這啟示高校畢業生應該( )
A.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
B.轉變擇業觀念,靈活選擇就業
C.樹立競爭就業,實現自主就業
D.完善市場機制,激發創造活力
5.[•汕頭模擬] 漫畫中的行為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 )
A.平 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B.休息休假的權利
C.獲得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D.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能力提升
6.[•深圳模擬] 2011年9月22日,創業板公司科斯伍德(300192)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科斯伍德發行價為22.82元/股,公司本次發行股份總數為185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為7350萬股。下列對科斯伍德公司表述正確的是( )
①公司的組織機構有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 ②公司的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并以股票形式表現 ③公司股東按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 ④公司財務向全社會公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長沙模擬] 國際上有一條公認的“馬特萊法則”(又稱“二八法則”)。該法則告訴企業的經營者,不應該面面俱到,而應側重抓關鍵的人、關鍵的環節、關鍵的崗位、關鍵的項目,即關鍵的20%,再以20%帶動80%,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馬特萊法則”強調( )
A.重視科技投入,形成競爭優勢B.加強科學管理,以管理促效益
C.面向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D.遵守職業道德,開展正當競爭
8.降低生產成本是企業兼并的基本動機之一。某行業一家年產量為200萬噸的企業正在對四個兼并方案進行討論。從最能降低平均生產成本看,根據下圖,該企業應該( )
A.兼并一家年產量為200萬噸的同行B.兼并一家年產量為100萬噸的同行
C.兼并一家年產量為300萬噸的同行D.兼并一家年產量為400萬噸的同行
9.[•鞍模擬] 就業是民生之本。國家采取各種措施擴大就業,給社會生產發展帶重大影響。據此,下列選項中,你認為合理的順序是( )
①獲得工資收入 ②刺激居民消費 ③擴大生產規模 ④增加就業崗位
A.④→①→②→③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
10.[•連云港模擬] 下圖《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啟示我們
A.樹立自主擇業觀 B.樹立競爭就業觀
C.樹立職業平等觀 D.樹立自謀職業觀
11.[•徐州質檢] 2011年初,我國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用工荒”又一次呈現,不少企業擁有生產訂單卻招不滿工人。下列有利于解決“用工荒”問題的措施有( )
①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②政府統籌安排勞動者就業 ③引導勞動者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④加強勞動者的技能培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大連質檢] 國務院研究室發布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與用人單位簽訂用工合同的農民工僅占53.7%,沒有簽訂的占30.62%,有15.68%的農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勞動合同。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有利于( )
①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 ②保障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 ③提高勞動者的技能和素質
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溫州模擬] 浙江某工藝品公司,由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缺乏特色和金融危機的沖擊,曾經瀕臨倒閉。20 10年,公司在員工中開展“廠興我榮、廠衰我辱”教育的同時,創新經營理念,重視品 牌建設,運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將化與產品“嫁接”起,結合百家姓、中國歷史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等創造性地 開發出一系列新的工藝品,大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產品的附加值。目前,該公司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0%,產品遠銷歐美市場,企業前景一片光明。
結合材料,闡述該公司的成功對低端制造業走出困境的啟示。
選做習題
14.[•哈爾濱模擬] 材料一 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一覽表
材料二 制約我國大學生就業的幾大因素
制約就業
的因素具體表現
觀念因素93%的大學生不選擇畢業后創業
區域因素78%的大學生不愿意畢業后去西部就業
能力因素55%的大學生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需要
信息因素29%的大學生不能及時、準確掌握就業信息
材料三 黨的十七五中全會及其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突出強調了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兩大問題,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舉措,受到各級黨政部門的高度關注。會議指出要找準著力點,把促進就業和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經濟現象?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2)結合材料一、二,從《經濟生活》的角度談談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3)有人認為“只要切實保障和促進就業,就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請你結合材料三,對此觀點進行評析。
時作業(五)
1.D [解析] 通過有限責任,排除B、C,因為B、C屬于無限責任公司。此公司不是通過上市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可排除A。
2.D [解析] 雙匯“瘦肉精”事件,凸顯了企業為了獲得利潤,犧牲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損害了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故答案為D。
3.B [解析] 漫畫反映了一個公司對另一家公司的收購,屬于企業兼并行為,故答案為B。
4.B [解析] 此題的主體是高校畢業生,首先排除主體是政府的A和D。“船娘”工作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可見當今大學生就業觀的轉變,故答案為B。材料沒有體現就業的競爭性,故排除C 。
5.C [解析] 通過漫畫中字“發病與公司無關”可見企業沒有保證勞動者獲得安全衛生保護的 權利,故答案為C。
6.B [解析] 此公司能夠上市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可見屬于股份有限公司,③屬 于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征,故排除。
7.B [解析] 企業經營中通過抓關鍵,以關鍵帶動全面,可見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故答案為B。A、C、D脫離材料,無體現。
8.B [解析] 此題考查了有關企業兼并的知識,通過圖表可知當企業年產量在300萬噸時,企業生產成本最低,而此時該企業的年產量為200萬噸,故需要兼并一個年產量為100萬噸的企業。答案為B。
9.A [解析] 就業能夠保障勞動者收入,從而刺激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推動生產發展,故答案為A。
10.C [解析] 漫畫反映了勞動者沒有樹立職業平等觀,故答案為C。
11.C [解析] 出現“用工荒”有 可能是勞動者找不到工作,有可能是企業侵犯勞動者權益,勞動者不愿意工作,故答案為C。促進就業應該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不可能由政府安排就業,故排除②。
12.B [解析] 簽訂勞動合同主要是為了保障勞動者的權益,與提高勞動者的技能和素質無直接關系,故排除③。
13.[答案] ①該公司的成功說明低端制造業要走出困境,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該公司根據形勢變化,調整了企業的經營戰略,這表明低端制造業要走出困境,一定要根據金融危機后的新形勢,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②該公司將百家姓、中國歷史名著中的人物故事、傳說與工藝品“嫁接”,提高了產品的化品位,適應了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這表明低端制造業一定要優化產品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③該公司通過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贏得了市場,這表明低端制造業要注重品牌建設。④該公司運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將化與產品“嫁接”起,實現了由衰轉盛,這表明低端制造業必須重視科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解析] 解答此題關鍵是明確設問指向:企業經營。所以應該立足企業經營方針:正確的經營策略、提高勞動生產率、樹立良好信譽形象分析。但是企業發展關鍵是要立足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14.[答案] (1)①材料一反映了:2006年以,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人數及就業人數逐年上升;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就業率先升后降;2009年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②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在于: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完全適應;勞動力市場不完善,信息不暢通;有些大學生就業觀念不正確。
(2)①黨和政府應大力發展經濟,促進就業。黨和政府應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②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就 業觀念,包括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同時還要提高個人 科學化素質和勞動技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3)①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能夠使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產生社會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從而為消費創造動力。②收入是影響消費的 前提和基礎,就業可以使勞動者獲得報酬,保障收入,從而刺激消費者消費需求。③未收入預期和社會收入差距,物價也影響居民消費,所以擴大內需在保障就業的基礎上,還要健全保障制度,縮小社會收入差距,穩定物價。
[解析] 第(1)問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圖表的能力,解答圖表首先明確圖表反映了幾方面信息,這些信息反映的共同問題是什么。圖表反映了就業率、就業人數和畢業 人數,三者共同反映了我國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的原因主要從市場和個人兩個角度分析。第(2)問,解決就業問題應立足黨和政府,以及個人正確就業觀的樹立分析。第(3)問屬于評析試題。此觀點的合理之處是認識到就業、收入、消費的關系。不合理之處在于沒有看到物價、收入預期和社會收入差距對消費的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51147.html
相關閱讀:高一政治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復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