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的內容多而散,但并非沒有規律可循。“物質的量”是個重要的概念。對剛進高中的同學來說,總是抱住“質量”不放,難以接受“摩爾”這個單位,這一點要及早改正。要多加練習達到熟練,奠定高中化學計算的基礎。計算中要積累一些技巧,比如多部反應找關系式,根據質量守恒、原子守恒等等,這些要在一定的練習中培養感覺。
元素以及化合物中有大量的反應,讓人感到無所適從。但這是化學的基礎組成,必須要熟記。那如何辦到呢?可以把散亂的知識系統化。
以鹵族元素為例,首先學習的是氯氣,根據氯原子的結構,能推斷出氯氣的性質:易得電子,有較強的非金屬性等等。物理性質也不要忽視,它們可能是推斷題中的重要線索。知道了氯氣的性質,它的用途也就容易理解了;消毒、制漂 *** 等 高中歷史。
然后別忘了實驗室制法,以及發生和收集裝置,尾氣吸收,除雜等等。以上這些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可以從中理出“結構??性質??存在及用途??制法”的線索。
“鹵族元素”這一節給我們理出了學一族元素性質的方法:研究一個典型的代表物,再推廣到其他單質,從而掌握它們的共性與個性(注意氟所體現的“個性”)。
最后再來說說實驗,基本的實驗器材和用途是實驗學習的基礎。在學習中要注意和元素化學的聯系,很多裝置的連接,都是由物質的性質決定的。還有要有一些探究的精神,可以自己嘗試著設計一些實驗方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41822.html
相關閱讀:清華北大學子的學習訣竅和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