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
【學習目標】
1、了解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
2、繪圖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理解大氣保溫作用的原理。
3、舉例說明熱力環流的形成;掌握近地面風向的形成原因。
4、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示意圖,了解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分析其分布、移動規律及對氣候的影響,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5、通過讀冬、夏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分析海陸分布對氣壓帶的影響,理解季風的成因。
6、運用簡易天氣圖,分析常見天氣系統控制下的天氣特點,培養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學習過程】
活動1:閱讀本,填表2-2-1說明大氣圈的組成及作用。
表2-2-1
大氣成分各成分的作用
干潔空氣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組成部分(含量_____)
人類和一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質(含量____)
①綠色植物進行___________的原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氣體
O3能夠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__________,被稱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云致雨的必要條
活動2:讀本內容和“大氣的垂直分層”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大氣在垂直方向上分為哪幾層?
②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是什么?
③各層氣溫隨高度變化的特點為什么不同?
④各層大氣與人類的關系怎樣?
活動3:閱讀本“大氣的受熱過程”的內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根據本“太陽輻射光譜示意圖”和地圖冊“各種輻射波長范圍”圖,說出太陽輻射的主要類型。
②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有哪些?
③畫出示意圖表示大氣的受熱過程。
④分析大氣保溫作用的基本原理。
活動4: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閱讀本相關內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繪制熱力環流示意圖并說明其形成過程。
②熱力環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舉出兩到三個自然界中熱力環流的例子,并繪制示意圖。
活動5:讀本“大氣水平運動——風”部分的內容和有關圖示,完成下列填空:
①高空的風主要受力和力的作用,風向。
②近地面的風受力、力、 力的作用,風向。
③在北半球的實際海平面等壓線圖上,風向由高壓指向低壓,并向偏轉,與等壓線,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
活動6:閱讀本“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部分的內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說一說在假設地表均一、太陽直射赤道的前提下,赤道與極地間的大氣環流(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繪圖說明三圈環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特點和規律。
②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和風帶也隨之移動。讀本圖“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分析全球氣壓帶、風帶移動的方向隨季節怎樣變化,移動幅度大約是多少?
③結合表2-2-2中的實例,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規律對氣候的影響。
表2-2-2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類型大氣環流狀況降水特征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位于溫帶大陸西海岸,常年受西風帶影響
地中海氣候冬雨型
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夏雨型
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降水稀少
活動7:海陸分布破壞了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理想模式,對三圈環流產生了重大影響。讀“7月海平面氣壓分布”、“1月海平面氣壓分布”和“亞洲季風”圖,結合內容,填寫表2-2-3。思考為什么東亞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東亞、南亞的季風成因有何異同?
表2-2-3 東亞、南亞季風的比較
地區季節形成原因風向特征
東亞冬季
夏季
南亞冬季
夏季
活動8:天氣是大氣短期的物理狀況,在天氣系統的影響下易發生變化。常見天氣系統有哪些?它們影響下的天氣如何?閱讀本相關內容,填寫表2-2-4和表2-2-5,分析鋒面系統、氣旋(低壓)與反氣旋(高壓)系統及影響下的天氣。
表2-2-4 鋒面與天氣
鋒面類型結構圖示天氣變化過程舉例
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
冷鋒
暖鋒
表2-2-5 氣旋(低壓)、反氣旋(高壓)系統的特點與天氣
【典型例題】
讀“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圖A,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A、B氣壓中心的名稱:A ,B 。
(2)A氣壓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斷的氣壓帶是 。
(3)受氣壓中心的影響,圖中C點盛行 風,D點盛行 風,我國此時的天氣的主要特征是 。
【堂小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38283.html
相關閱讀: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