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1.20世紀初,為物理學的發展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是( )A.牛頓力學 B.經典物理學C.相對論 D.電磁學2.大前提:孔子和亞里士多德分別是東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亞里士多德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結論:孔子也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上述推斷A.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都正確B.大前提、小前提正確,結論錯誤C.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都錯誤D.大前提正確,小前提、結論錯誤《大學》云:“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中國古代強調“家齊而后國治”這一觀念的經濟和思想基礎是①小農經濟工官制度儒家倫理道德法家法治觀念A. B. C. D.4.1854年,英國外交大臣致函英國駐華公使說:“為了適應外商對農業產品業已增加的需要……新貿易市場尚待進行。”1856年,法國外長指令法國駐華代辦:“商業關系的推廣,這是一個關系至高無上利益的問題。”以上文件表明英法兩國( )策劃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準備擴大對中國原料的掠奪 尋找發動戰爭的借口 要求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A.B.C.D.5.下列對英美兩國政治體制的評述,錯誤的是( )A.英國是君主立憲制,美國是總統共和制B.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C.政黨政治是其中的一部分D.行政機構直接向立法機構負責A.《南京條約》B.《望廈條約》C.《天津條約》D.《北京條約》7.19世紀40年代,我國思想界“開眼看世界”成為一股社會思潮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品經濟蓬勃發展 B.列強堅船利炮的沖擊C.“經世致用”治學傳統影響 D.《海國圖志》的推動8.一戰中,同盟國戰敗的原因不包括( )A.非正義的戰爭必然會失敗 B.美國的參加增加了協約國的力量C.協約國的經濟實力強于同盟國 D.同盟國始終處于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9.鴉片戰爭后,服飾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A.穿西B.民間服飾變革——穿西裝——官定服飾變革C.穿西裝——官定服飾變革——民間服飾變革D.官定服飾變革——穿西裝——民間服飾變革10.A.1888年B.1889年C.1890年D.1891年11.《十二銅表法》規定:“期滿,債務人不還債的,債權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長官前,申請執行”;“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 由此可知《十二銅表法》 ( )C.維護貴族的利益 D.是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12.臺灣義士丘逢甲上奏朝廷:“萬民誓不從日,割亦死,拒亦死,寧先死于亂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與這段話反映的史實有關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C.《辛丑條約》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13.下列關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以發電機的問世為興起標志 B.發展進程從一國推廣到多國C.促進了重工業部門的大發展 D. 催生了汽車工業等新興產業14.1861年改革成為俄國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主要是因為( )A、改革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進行的B、改革使農民獲得土地, 提高了生產積極性C、這次改革在法律上廢除封建地主對農民的人身控制D、改革動搖了俄國封建生產關系,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15.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有( )①自然經濟不再占優勢②促進新文化運動興起③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④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條件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1875年憲法的這一條款僅以一票之多獲得通過;1877年,共和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法國共和政體運行。但當年君主派的一家報紙仍叫囂:“我們要把共和國和共和派搞成連狗都不吃的爛泥漿。”這從根本上反映出(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 B.法國共和制的確立非常艱難C.恢復君主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D.共和制的確立不適合法國國情17.“嘉樹種木棉,天何厚八閩,厥土不宜桑,桑事殊艱辛。木棉收千株,八閩不憂貧。”詩中描述的現象理解正確的是( )A.唐朝福建出現了棉花種植 B.宋朝福建棉花種植盛行C.元朝福建省桑農生活艱辛 D.明朝福建農民生活無憂18.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在紹興蘭亭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國書法節,展示了右圖由東晉王羲之創作的《蘭亭序》,“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其書體被認為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雅俗共賞。你知道這種書體是( )A.篆書 B.隸書C.楷書 D.行書1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取得進步,其表現是實行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C.“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D.基層民主選舉1972年在《鄉愁》中寫到“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下列有關兩段詩歌理解錯誤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兩次分離都是因為外來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對海峽兩岸統一的渴望 D 聞一多在詩中所指的分離曾長達半個世紀21.“誰不加入集體農莊,誰就是蘇維埃政權的敵人。”當時提出該口號的主要意圖是A.反對協約國干涉,鞏固蘇維埃政權B.恢復國民經濟,建立土地的集體所有制C.快速實現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D.將德國法西斯從蘇聯國土上趕出去( )皇 帝皇 帝皇 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樞密使參知政事三司使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樞密院中書省宣政院A B C D23.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下的一個行政區,中央政府( )A.在西藏設立行省 B.以宣政院為管理西藏地區的機構C.在西藏設置衛所 D.設置駐藏大臣24.1625年,運往歐洲的棉布為22.15萬匹,到17世紀末,這項貿易直線上升,棉織品不僅比毛織品輕,而且便宜…這是一種銷售范圍很廣、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帶動一場工業革命。該材料主要說明的是( )A、殖民掠奪引發工業革命 B、資本流動帶動工業革命C、市場需求刺激工業革命 D、經濟發展要求工業革命25.新航路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其主要的積極意義是A.擴大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往來B.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獲取了暴利C.使英國的海外貿易迅速發展D.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A.洋務 B.政務 C.時務 D.事務27.唐太宗從隋亡吸收的最重要的教訓是( )A.必須重用賢臣,善于納諫B.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以保證農民有土地和生產時間C.完善科舉制度,擴大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D.認識到君與民的關系是舟與水的關系,確立“存百姓”的思想28.A.邊疆地區得到開發 B.人口大量增加C.統治者注意調整生產關系 D.實行攤丁入畝29.1914~1920年,中國生產的植物油、面粉等工業品的出口數量大幅增加,同一時期進口貨物的數量卻大幅減少。導致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運動 B.中國民眾的抵制日貨運動C.第一次世界大戰 D.中國政府的措施30.中國古代歷史上,君權與相權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下列選項中,體現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權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設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實行三省制③元朝實施行省制④明朝設立內閣二、判斷題A.對 B.錯1.1949年,《共同綱領》正式確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3.4.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杰出代表有東晉的王羲之、唐朝的顏真卿、北宋的蘇軾等( )5.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實現了“三民主義”中所謂民族主義的任務。( )三、綜合題1.閱讀如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后的勝利。——中共洛川會議《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1937年)材料二 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戰以來,……戰局并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于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飭令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戰詔書》(1945年)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貿促團體在中國舉辦了三次工業展覽會。……中國貿促會先后在東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舉辦了兩次綜合性的經濟建設成就展覽會。……互辦展覽會對于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這么多人的互相參觀,實際上是一個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階層的群眾性交流。——林連德《當代中日貿易關系史》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提出的“復交三原則”(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臺灣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謂“日蔣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應予廢除)的立場上,謀求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這一見解。中國方面對此表示歡迎。……自本聲明公布之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迄今為止的不正常狀態宣布結束。——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請回答:(1)結合所學知識,全民族的抗戰中,國共兩黨各形成了怎樣的戰場?兩個戰場是怎樣的關系?(2)駁斥材料二中日本對美英兩國宣戰的理由。(3)依據材料一、二,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材料四的“不正常狀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據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兩國結束“不正常狀態”的因素。材料二 美國在這一時期的技術研究和技術引進,主要是應用技術,并不更江蘇省阜寧縣溝墩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271533.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漣西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