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第Ⅰ卷 閱讀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國傳統醫藥學由漢、藏、蒙等多個民族的傳統醫藥學共同組成,它既有東方傳統醫藥學的神秘之處,又往往有現代醫藥學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話、傳說的成分,它的許多原理至今也無法用現代醫學理論進行科學的解釋,但這種“神秘”的醫藥學,卻常常有著神奇的功效。比如藏醫,很長一個時期,它的傳授是在寺廟中以隱秘的方式進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獨有的植物、動物、礦物和食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對包括癌癥、中風在內的多種令現代醫學棘手的疾病有著較好的療效。 中國傳統醫藥學和西方現代醫藥學,是兩種不同的科學體系,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例如中醫(漢醫學),它對疾病的診治,主要從整體著眼,針對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調節性的治療。而建立在西方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的西醫學,則是從局部出發,針對結構采取比較單一的治療。中醫既重視外邪致病,也重視七情內傷,充分考慮到生理、心理、社會諸多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它通過望、聞、問、切等手段,按癥候將病人分類定型;處方用藥時,既考慮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慮病人所屬的癥型,進行靈活的辨證論治。而西醫,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它借助儀器設備,從組織、細胞乃至分子水平來闡述人體的結構、功能及其變化規律。 西醫學在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優勢的同時,往往由于認識手段的局限,導致素材的不足而難以把握事物的整體規律。而中醫學,它雖然不能借助儀器設備對疾病作出精確的科學的解釋,但在把握疾病的整體思維上顯示出它的優勢。例如,前幾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腦存在免疫——神經——內分泌整合中心的學說,這反映出西醫學在更深入的層次上認識生命本質的同時,對機體整體的調控研究也日趨重視;但它對于免疫、神經、內分泌這三個原來認為獨立的系統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又相互協調以維持機體穩定,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糾正等問題,還是解釋得不夠清楚。而中醫學對于腎陽虛癥的研究,發現這一證型的患者存在著潛在的以下丘腦免疫——神經——內分泌功能減退為主的病變,其影響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腦、垂體所屬的靶腺。中醫采用補腎療法,可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對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功能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中國、埃及、羅馬和印度的傳統醫藥學,是世界知名的四大傳統醫藥體系,在歷史的變遷中,唯獨中國的傳統醫藥學經受了考驗,傳承下來。中國傳統醫藥學因迥異于西方現代醫學,常被人認為是非科學的。客觀地說,它的確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國傳統醫藥學將不再神秘而為更多的人所接受。現在、美、德許多國家都開始接受中藥,英國所開設的中國傳統醫藥診所,就已經發展到近3000個。1.中國傳統醫藥學為什么顯得“神秘”,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它往往與古老的神話和傳說緊密結合在一起。B.它長期以來以隱秘的方式在寺廟中代代相傳。C.站在西醫學的角度看,它有難以解釋的地方。D.很多西方人對于中國傳統醫藥還不了解。2.關于中醫學與西醫學的比較,下列說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西醫學提出了下丘腦存在整合中心的學說,中醫學解決了這一學說應用中的問題。B.中醫學能治療包括中風在內的所有疑難雜癥,西醫學對這些病則感到束手無策。C.中醫學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進行辨證論治,西醫學主要針對病理因素進行治療。D.中醫學借助望、聞、問、切收集全部素材,西醫學借助儀器設備收集的是部分素材。3.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傳統醫藥學能生存下來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它有獨特的體系,而埃及、羅馬、印度的傳統醫藥學因特點相近,已被現代醫藥體系所取代。B.西方許多國家對古老的中醫學正逐步地從排斥轉向理解,看來,中醫學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已經是一種趨勢。C.西醫學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對機體整體調控的研究也在不斷地深入。中醫學要走向世界,現在既是機遇,也面臨挑戰。D.西醫學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中醫學,盡管它對很多問題仍然解釋不清,對有些病的療效并不顯著,但在當今世界上,還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張儉字元節,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仇。鄉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討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轉東,止李篤家。外黃令毛欽操兵到門,篤引謂曰:“張儉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欽因起撫篤曰:“蘧伯玉恥獨為君子,足下如何自專仁義?”篤曰:“篤雖好義,明廷今日載其半矣。”欽嘆息而去。篤因緣送儉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千數,宗親并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中平元年,黨事解,乃還鄉里。大將軍、三公并辟,又舉敦樸,公車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獻帝初,百姓饑荒,而儉資計差溫,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賴其存者以百數。建安初,征為衛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歲余,卒于許下。年八十四。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bēi)山坡,斜坡[7.①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答案譯文:張儉字元節,山陽高平人是趙主張耳的后代。父親張成,任江夏太守。張儉最初被薦舉為茂才,因為薦舉他的刺史不太好,便托病不去就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他出任東部督郵。當時中常侍候覽家在防東,殘害百姓,行為不軌。張儉檢舉彈劾侯覽及其母親的罪惡,請朝廷誅殺。侯覽扣壓了奏章,不能上達皇帝,因此兩人結仇。張儉的同鄉朱并,向來品性謅佞邪惡,為張儉所不齒,朱并因此懷恨在心,于是上書告發張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結為私黨,朝廷刪削掉奏章上朱并的名字發下,下令逮捕張儉等人。張儉被迫逃命,困頓窘迫,四處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們無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辭源》“名行”條。在語境中似“名聲品行”更好)都冒著家破人亡的危險收留他,后來流轉到東萊郡,藏在李篤家。外黃令毛欽率兵到李篤家搜捕,李篤把毛欽叫到一旁對他說:“張儉知名天下,逃亡有罪。即使張儉可以抓到,難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嗎?”毛欽起來拍一拍李篤說:“蘧伯玉以獨作君子為恥,你怎么把君子之德的仁義當作自己的專有呢?”李篤說:“我雖然向往道義,今天尊駕也得到一半了。”毛欽嘆息而去。 李篤趁此機會將張儉送出塞外,因此能夠幸免于難。他所經過的地方,有幾人遭受極刑,宗族親戚都被滅絕,郡縣因此遭到嚴重破壞。 中平元年,黨事解除,張儉回到家鄉。大將軍、王公都征召他,又薦舉他為敦樸,公車特征,從家中請出,任少府之職,他都沒有應召。獻帝初年,百姓遭饑荒,而張儉家資產略能維持溫飽,于是拿出所有的財產,與邑人共同享用,靠張儉活下來的有幾百人。 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衛尉,不得已而就職。張儉看到曹氏的德運已經顯現,就辭官不做,閉門謝客,不問政事。一年多后,張儉在許縣去世,時年八十四。 譯文 - #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處徘徊,北面是聳入云中的百尺樓臺。秋天一來,萬物都變得蕭條零落,姑且趁著水邊向晚的涼意,舉杯暢飲。水里的云影悠閑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靜謐中流淌。世事變化無常何必計較,只要逢佳節便要與友朋相約再來游玩。11、BC(對一個得分,全對得5分)D(罰不當罪——處罰和所犯的罪行不相當,多指處罰過重。A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B蓬蓽生輝——用以稱謝他人過訪之辭。C瑕不掩瑜——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優點是主要的,缺點是次要的。)C(A邏輯混亂,兩分句間沒有因果關系。B成分殘缺,應在“哈佛大學”后加“時”或“后”字,與前面的“于”構成介賓短語。D表意不明,沒有說出是月平均,還是年平均。)B【解析】首先確定③應該作為首句,可以銜接“狗勇敢而又聰明”,是作為“勇敢而又聰明”的例子。而⑤不能首句的原因是⑤句對全文來說,話題轉換太唐突。因此排除C和D,“這種天賦”明顯是指狗的聽覺與嗅覺,并且“人們充分利用狗的這種特殊天賦”應該還有下文,所以④不能做結語,進而排除A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yi/23015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