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在物理學理論建立的過程中,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做出了貢獻。關于科學家和他們的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伽利略發現了行星運動的規律B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出了靜電力常量C牛頓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D安培提出了分子電流假說,并在磁場與電流的相互作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15如圖所示,兩根相互垂直的細線把質量為m的小球懸掛在圖示P位置并保持靜止,這時沿OP方向的細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細線中的拉力大小為FTP;現在剪斷細線NP,當小球擺到位置Q(圖中未畫出)時,OQ與豎直方向夾角也為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剪斷細線NP的瞬間,小球處于平衡狀態B剪斷細線NP前、后的瞬間,細線OP中的拉力都為FTP=mgcosθC小球在Q點時的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D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處于超重狀態16如圖所示,質量為m=1kg的小球以v0 =10 m/s的速度水平拋出,在落地之前經過空中A、B兩點,在A點小球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45°,在B點小球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60°(空氣阻力忽略不計,g取10 m/s2)。若以拋出點所在的水平面為重力勢能的參考平面,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A.小球經過A、B兩點間的時間t = sB.A、B兩點間的高度差h =15 mC.小球在A點時的機械能為50JD.小球在B點時具有的重力勢能為150J17如圖所示, B為繞地球做橢圓軌道運行的衛星,橢圓的半長軸為a,運行周期為TB;C為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衛星,圓周的半徑為r,運行周期為TC;P為B、C兩衛星軌道的交點。下列說法或關系式中正確的是A,該比值的大小與地球質量有關B,該比值的大小不僅僅與地球的質量有關,還有其他因素C衛星B在P點的加速度與衛星C在該點加速度一定相同D若衛星C為近地衛星,且已知C的周期和萬有引力常量,則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18在直角坐標系O-xyz中有一四面體O—ABC,其頂點坐標如圖所示。在原點O固定一個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B、C三點的電場強度相同B.A、B、C三點的電勢相同,A、B、C三點所在的平面為等勢面C.若將試探電荷+q自A點由靜止釋放,該試探電荷一定沿著x軸的負方向運動,其電勢能減少D.若在B點再放置一個點電荷+Q,-Q所受電場力大小為,其中k為靜電力常量19.如圖所示,圖甲為理想變壓器的示意圖,其原、副線圈的匝數比為,電壓表和電流表均為理想電表。若發電機向原線圈輸入圖乙所示的正弦交流電,圖中Rt為NTC型熱敏電阻(阻值隨溫度升高而變小),R1為定值電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電壓表的示數為36 VB.變壓器原、副線圈中的電流之比為C.t=0.01s時,發電機中線圈平面與磁場平行D.Rt溫度升高時,電壓表的示數不變、電流表的示數變大20.如圖所示,水平面內兩根光滑的足夠長平行金屬導軌,左端與電阻R相連接,勻強磁場B豎直向下分布在導軌所在的空間內, 一定質量的金屬棒垂直于導軌并與導軌接觸良好。若對金屬棒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外力F,使金屬棒從a位置由靜止開始向右做勻加速運動。若導軌與金屬棒的電阻不計,則下列圖像(金屬棒產生的電動勢E、通過電阻R的電量q、電阻R消耗的功率P、外力F)正確的是【必做部分】21.(19分)(1)(8分)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m2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m1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圖中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0是打下的第一個點,每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電源的頻率為50Hz,m1=50g,m2=150g,g=9.8 m/s2,則(所有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①在紙帶上打下計數點5時的速度v5= m/s;?②在打點0~5過程中系統動能的增量ΔEk= J,系統勢能的減少量ΔEp= J。③在打點0~6過程中,m2運動平均加速度的大小 m/s2(2)(11分)從下表中選出適當的實驗器材,設計一電路來測量電流表A1的內阻r1,要求方法簡捷,有盡可能高的測量精度,并能測出多組數據。器材(代號)規格電流表(A1)量程10 mA、內阻r1待測(約40 Ω)電流表(A2)量程500 μA、內阻r2=750 Ω電壓表(V)量程10 V、內阻r3=10 kΩ電阻(R1)阻值約為100 Ω滑動變阻器(R2)總阻值約為50 Ω電源(E)電動勢1.5 V、內阻很小開關(S)、電線若干①某實驗小組根據實驗要求設計了下面四個實驗原理圖,其中符合實驗要求的是( )②請簡要說明你選擇原理圖的理由 。③若選測量數據中的一組來計算r1,則所用的表達式為r1= ,式中各符號的意義是 ? 。22(17分)如圖所示,半徑R=0.8m的光滑圓弧軌道固定在光滑水平上,軌道上方的A點有一個可視為質點的質量m=1kg的小物塊。小物塊由靜止開始下落后打在圓弧軌道上的B點但未反彈,在該瞬間碰撞過程中,小物塊沿半徑方向的分速度即刻減為零,而沿切線方向的分速度不變,此后小物塊將沿著圓弧軌道滑下。已知A點與軌道的圓心O的連線長也為R,且AO連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C點為圓弧軌道的末端,緊靠C點有一質量M=3kg的長木板,木板的上表面與圓弧軌道末端的切線相平,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g取10m/s2。求:小物塊剛到達B點時的速度;小物塊沿圓弧軌道到達C點時對軌道壓力FC的大小;木板長度L至少為多大時小物塊才不會滑出長木板?23(20 分) 如圖甲所示,偏轉電場的兩個平行極板水平放置,板長L=0.08m,板間距足夠大,兩板的右側有水平寬度l=0.06m、豎直寬度足夠大的有界勻強磁場。一個比荷為的帶負電粒子以速度v0=8×105m/s從兩板中間沿與板平行的方向射偏轉電場,若從該粒子進入偏轉電場時開始計時,板間場強恰好按圖乙所示的規律變化,粒子離開偏轉電場后進入勻強磁場并最終垂直磁場右邊界射出。不計粒子重力,求: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速率v;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軌道半徑R和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粒子從進入偏轉電場到離開磁場所用的時間。33.(12分)【物理——選修3-3】4分分子動理論較好地解釋了物質的宏觀熱學性質.據此可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是指液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B.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一定先減小后增大C.一定質量的氣體溫度不變時,體積減小,壓強增大,說明每秒撞擊單位面積器壁的分子數增多D.氣體從外界只收熱量,氣體的內能一定增大8分如圖所示,固定的豎直圓筒由上段細筒和下段粗筒組成,粗筒橫截面積是細筒的4倍,細筒足夠長,粗筒中A、B兩輕質光滑活塞間封有空氣,活塞A上方有水銀。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B,使之處于靜止狀態,活塞A上方的水銀面與粗筒上端相平,水銀深H=10cm,氣柱長L=20cm,大氣壓強p0=75cmHg。現使活塞B緩慢上移,直到水銀的一半被推入細筒中。求①筒內氣體的壓強;②筒內氣柱長度。高三質量檢測參考答案物 理 .3選擇題題號14151617181920答案DBDCACDCDADBD21. (19分)(1)(8分)①2.40 m/s.………(2分)②0.576 J, ………(2分) 0.588 J. ………(2分)③4.80 ………(2分)(2)(11分)① B………(3分) ②由于電源電動勢較小,故本實驗中電壓表不可以使用。(1分)電流表可視為一個小電阻,同時可顯示通過的電流值,因而可知道其兩端的電壓值,可充當電壓表。 (1分)電流表達到滿偏時兩端的電壓較小,串聯定值電阻可是滑動變阻器的變化范圍較大,減小誤差。(1分)滑動變阻器總阻值較小,本著可多次變換測量值的原則,應采用分壓接法。(1分)故選擇B ③r1=r2………(2分)式中的I1、I2分別表示通過電流表A1和A2的電流,r1、r2分別是它們的電阻 ………(2分)22.(17分) 解:(1)由幾何關系可知,AB間的距離為R小物塊從A到B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運動學公式有 ……(1分)代入數據解得vB=4m/s, ……… (1分)方向豎直向下 …………… (1分)(2)設小物塊沿軌道切線方向的分速度為vBx,因OB連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故vBx=vBsin60° ………………(1分) 從B到C,只有重力做功,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2分)在C點,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1分)聯立以上各式,代入數據解得N …………(1分)再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塊到達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FC=35N ……… (1分)(3)小物塊滑到長木板上后,小物體做勻減速運動,長木板做勻加速運動小物體 (1分) (1分) (1分)長木板 (1分) (1分) (1分)又 (1分) 聯立以上各式可得 代入數據解得L=2.5m (1分)23. (20分)解:(1)根據題意,電子在偏轉電場中的運動時間:…… (2分)對比乙圖可知,電子在極板間運動的時間是偏轉電場的一個周期。在第一個t=5×l0—8s時間內,電子在垂直于極板方向上做初速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 (1分)…… (1分)在第二個t=5×l0—8s時間內,電子做勻速直線運動,帶電粒子進入磁場時的速度為:…… (2分)聯解①③④⑤得:…… (1分)(2)作出電子在磁場中的軌跡如圖所示;設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由幾何關系有:…… (2分)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1分)聯解⑦⑧得:R=0.1m…… (1分)B=0.2T…… (1分)(3)粒子在磁場中運動轉過的圓心角θ…… (2分)θ=370 …… (1分)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 (2分)s…… (1分)粒子運動的總時間為 t+t’=1.645×10-7s…… (2分)選做題33.(12分)(1)C (4分) (2)(8分)①設粗筒的橫截面積為山東省文登市屆高三第二次統考 理綜物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san/905033.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廈門一中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