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結構
單元探究
1.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解決
問題民主革命任務,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民族
復興
模式走歐美式的道路從走俄國式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重大
理論
實踐辛亥革命,國共合作與國民大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及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改革開放與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和諧社會
思想精髓愛國主義、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群眾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地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奪取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開創和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旗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
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歷史作用推翻了清政府,結束君主專制制度,使中國人民醒過來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改革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人民富起來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
2.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標志性成就可概括為:產生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實現了三個偉大轉變。
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找到了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第二次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的嶄新實踐中,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找到了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
三個轉變即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從社會主義向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轉變。前兩個轉變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完成的;后一個轉變是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開始的。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提出了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鄧小平理論,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向縱深發展,也為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提供了基本道路和根本保證。
3.中國共產黨樹立起的五面理論旗幟。
(1)黨的一大,樹立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旗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就沒有中國共產黨。
(2)黨的七大,樹立起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指引我們黨領導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3)黨的十五大,樹立起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指引我們黨帶領人民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逐漸進入小康社會。
(4)黨的十六大,樹立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幟。20世紀末21世紀初,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的最前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們黨為繼續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5)黨的十七大,樹立起“科學發展觀”的旗幟。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熱點關注
1.運用歷史與實際相聯系的方法。不同的思想理論成果必定對現今的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學習歷史就是為了以史為鏡,反省現實。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認識與分析現實的社會問題。例如鄧小平理論中改革開放的思想對中國走向國際社會,融入國際市場產生的影響(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一國兩制”的構想對香港、澳門問題的解決,對臺灣問題、對西藏問題的不同原則指導。歷史與現實問題的結合是我們訓練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san/61881.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考點備考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