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學高中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題年級:高二 科目:歷史(實驗、榮譽體系文科)命題人:姚曉嵐 審題人:姚曉嵐 考試時長:90分鐘 卷面總分:100分注意事項:答案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上,寫在試題卷上無效.選擇題作答必須用2B鉛筆,修改時用橡皮擦干凈.解答題作答必須用黑色墨跡簽字筆或鋼筆填寫,答題不得超出答題框.一、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孔子主張社會和諧,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孟子主張“政在得民”。這些主張產生的共同社會背景是( )A.封建制度逐步確立 B.百家爭鳴趨于合流C.奴隸制度全面崩潰 D.社會長期動蕩不安2.韓非子在批評某家學說時說:“舉先王,言仁義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亂”。他批評的是( )A.法家學說 B.道家學說C.儒家學說 D.墨家學說3.書博會開幕式的背景墻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為背景墻選配孔子的兩句名言,下列最合適的是( )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在評論秦朝滅亡時,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證明了法家思想確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思想的正確——政府最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此處孟子的“一個思想”具體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貴君輕”,統治者要實行“仁政”C.兼相愛,交相利 D.加強中央集權,防止人民反抗5.《論語?為政》中記載:“《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就是要歸于正誠)!”這說明( )A.《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第一部詩歌總集 B.儒家的解讀強調《詩經》的社會教化作用 C.《詩經》開創了中國古典文學浪漫風格的先河D.《詩經》反映了宏大進取的大—統時代風貌6.古代治國講“帝道”“王道”德政 “霸道”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學 D.二程朱熹的理學.安徽境內歷史遺存豐富,人文景觀眾多。下圖中體現儒家倫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 C. D..9.蘇A.維護公民生存權利 B.捍衛思想自由原則C.抗議雅典司法不公 D.反對貴族專權暴政A.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天圓地方”說B.宗教改革運動動搖了天主教會的地位C.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突出了人的作用D.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的創立12.在文藝復興代表人物的美術作品中,有許多以圣經故事為題材,但他們的作品與神學宗教畫的區別在于A.表現真實人物形象與現實生活B.批判天主教會與揭露教會腐敗C.借助傳說故事使群眾易于接受D.宣傳唯物主義與追求完美理想盧梭說:“社會秩序乃是為其他一切權利提供了基礎的一項神圣權利,然而這項權利決不是出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約定上的”這句話體現的觀點是A.自然權利說B.社會契論說C.公共意志論D.三權分立學說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表明①提倡自然權利說 ③主張人人平等 ④主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我們不把任何未經驗證的意見接受作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從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論多么深奧,最終都能發現。”與這句話的理念一致的說是A. “信仰即可得”B. “人是萬物的尺”C. “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已的”D. “我們茫然于新事物,并對未來充滿了恐懼”. A B C D22.唐朝以來,商業日益發展,城市走向繁榮,市民階層壯大,與這的成就小說的出現和繁榮 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宋朝風俗畫的發展 形成和發展A.B.C.D...“隨著19世紀的過去,科學成為西方社會的一個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為久已建立的工業作出基本貢獻的19世紀末,它正在創造全新的工業。”下列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A.伽利略開創了近代科學?B.達爾文建立起生物進化論C.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力學三定律? D.法拉第電磁感應理論達爾文在1871年發表的《人類的起源》一書中使用了下面這幅圖片,這只雄猴濃密的毛發顯出了非凡的雄性吸引力。與達爾文使用此圖旨在說明優勝劣汰的道理動物器官用進廢退的道理適者生存規律自然選擇規律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30.(20分)閱讀材料:文明之所以進,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總因也。歐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紀時,古學復興,脫教會之樊籬,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進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國學界之光明,人物之偉大,莫盛于戰國,蓋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嗚呼,居今日諸學日新、思潮橫溢之時代,而猶以保教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梁啟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論》(1902年)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⑴梁啟超文中的歐洲“古學復興”指的是什么? (1分)其實質是什么?(1分)簡析其產生的社會原因。(3分)⑵戰國時期出現“思想自由”的根源何在?(2分)這種狀況在秦、漢、宋明時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6分)⑶導致“今日諸學日新、思潮橫溢”的原因何在?(3分)此時梁啟超對待孔子的態度與維新變法時期康有為的態度有何不同?(2分)⑷歐洲的十四五世紀、中國的戰國時期、梁啟超所處的這個時代,有什么共同之處?(2分)32. (20分)思想文化是一個時代政治、經濟的反映,又影響這一個時代政治、經濟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說“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黃宗羲也說: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約束帝王的“人治”。——整理自《維基百科》18世紀的歐洲堪稱法國之歐洲。當時的歐洲人……為法國啟蒙思想家那些順應時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時間,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語熱”風靡除了英國之外的幾乎整個歐洲。——呂一民《法國通史》請回答:⑴材料中顧炎武、黃宗羲的觀點有何共同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思想觀點形成的原因。年級:高二 科目:歷史(實驗、榮譽體系文科)命題人:姚曉嵐 審題人:姚曉嵐 考試時長:90分鐘 卷面總分:100分一、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DCDBBCBDAB11121314151617181920CADBBCACAA21222324252627282930CADABCDDBB二、非選擇題(2小題,每題20分,共40分)31.⑴梁啟超文中的歐洲“古學復興”指的是什么? (1分)其實質是什么?(1分)簡析其產生的社會原因。(3分)古學復興:歐洲文藝復興運動(1分)實質: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1分)原因:(每點1分,共3分。) ①14世紀意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②新興資產階級追求財富、享樂,要求擺脫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 ③意大利的文化積淀深厚。⑵戰國時期出現“思想自由”的根源何在?(2分)這種狀況在秦、漢、宋明時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6分)根源:生產力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社會出現大變革(2分)變化:(每點2分,共6分)秦始皇焚書坑儒,思想高度專制;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大一統;宋明理學盛行,進一步禁錮了思想。⑶導致“今日諸學日新、思潮橫溢”的原因何在?(3分) 此時梁啟超對待孔子的態度與維新變法時期康有為的態度有何不同?(2分)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大力宣傳西學;維新運動起到思想啟蒙作用,掀起思想解放潮流;興中會等革命團體建立,民主共和思想廣泛傳播。(3分)態度:梁啟超反對“尊孔”,主張思想自由(1分);維新運動時期,康有為利用孔子權威,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1分)⑷歐洲的十四五世紀、中國的戰國時期、梁啟超所處的這個時代,有什么共同之處?(2分)社會處于變革時期;都有新的經濟因素、新的階級、新的思潮出現;思想文化十分活躍,誕生了一大批思想家。(任意2點,2分)32.⑴材料中顧炎武、黃宗羲的觀點有何共同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思想觀點形成的原因。反對君主專制、限制君權。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高度的君主專制文化專制(八股取士)第 7 頁 共 10 頁(歷史必修1試題)安慶迎江寺 ②徽州牌坊群 ③渦陽老子廟 ④合肥包公祠廣東省深圳科學高中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文)試題(榮譽、實驗體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er/923334.html
相關閱讀:寧夏某重點中學上學期高二期末歷史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