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學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高二地理試題第一部分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烏裕爾河下游地區,區內湖泊星羅棋布,河道縱橫,水質清澈、葦草肥美,沼澤濕地生態保持良好,被譽為鳥和水禽的“天然樂園”。黑龍江省政府將扎龍自然保護區作為全省重要的保護對象。讀下圖,回答1~3題。1.下列關于扎龍濕地形成條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②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 ③有凍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滲 ④氣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對扎龍濕地進行重點保護的主要目的是( )A.涵養水源 B.調蓄洪水C.美化環境 D.保護生物多樣性3.扎龍濕地對齊齊哈爾市環境調節能力最強的時期是( )A.1月至2月 B.3月至5月C.6月至9月 D.10月至12月讀圖回答~題。.三江源地區生態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勢高亢,氣候寒涼 B.冰川眾多,濕地廣大C.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D.深居內陸,遠離海洋.三江源地區濕地廣布,其具有的重要價值突出表現為( )①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農副產品 ②為鳥類等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間 ③調蓄了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⑤具有發展農業的巨大潛力 ⑥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④⑥ D.④⑤⑥201年6月17日是第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思考完成~題。.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制作了四幅景觀圖片,其中屬于荒漠化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導致②中現象出現的自然原因是( )A.氣候干旱,大風頻繁 B.降水少,但有時強度大C.人口增長迅速 D.不合理的生產活動下圖為中國政區圖,讀圖回答~題。.乙地向甲地轉移的主要產業是( )①技術密集型產業 ②資金密集型產業 ③資源密集型產業 ④勞動密集型產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產業轉移對甲地的有利影響有( )①提升產業結構 ②增加就業機會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態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北方的主要分界線,它是( )A.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和以下的界線B.半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界線C.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D.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的界線.關于南方與北方特征差異的描述,正確的是( )A.礦產資源:北方煤炭、石油、鐵礦豐富,南方有色金屬豐富B.限制性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熱量不足C.工業結構:北方以能源工業為主,南方以重工業為主D.農業生產:北方自然條件差,無商品糧基地,南方水熱條件好,水稻種植廣泛據此回答~題。.下列四組地形區中,全部屬于西部大開發區域的是( )A.四川盆地—阿爾泰山—云貴高原—祁連山B.柴達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貴高原C.準噶爾盆地—長白山—青藏高原—橫斷山D.塔里木盆地—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太行山.我國在西部開發過程中注意了很多問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注意改善生態環境 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③借助沿邊貿易優勢,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國際金融基地 ④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⑤利用草場的資源優勢,加強牧區建設,發展好畜牧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下圖是我國西部某地區略圖,圖中左上方所示為當地鐵路沿線的草方格沙障。回答1~1題。.P地與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風日數少 ②年降水量多③年降雪日數少 ④沙塵暴日數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在鐵路沿線設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態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變氣候類型③削弱風力 ④改變植被類型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16.下圖為“我國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圖”。讀圖回答~題。我國下列地區與其主要的荒漠化現象對應正確的是( )A.河西走廊——石漠化B.黃土高原——鹽漬化C.云貴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紅漠化我國實施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治風蝕荒漠化 B.防治水蝕荒漠化C.防治凍融荒漠D.防治土地鹽漬化西部地區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占全國的72%,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全國的39%。讀西電東送示意圖,據圖回答~題。.西電東送可以緩解東部地區日益嚴重的環保壓力,主要是因為( )A.西電東送使電價升高,東部地區用電量減少B.西電東送使電價降低,使用環保電器增多C.西電東送使東部地區煤炭輸入量減少D.西電東送使東部地區工業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環境質量.西電東送是把西部地區的水電和坑口電站的電能輸往東部地區,圖中坑口電站分布較多的是( )A.AD B.CDC.DE D.AE讀我國西氣東輸主干管線示意圖,回答~題。. “西氣東輸”工程主要有利于解決我國( )A.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問題B.自然資源分布與生產力不協調的問題C.資源浪費嚴重的問題D.西部木材短缺的問題.沿西氣東輸干線自西(輪南)向東(上海),下列地理事物變化正確的敘述是 ①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 ②年降水量越來越多 ③自然資源越來越貧乏 ④第三產業的比重越來越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西氣東輸工程線路所經過的地區不存在的環境問題為( )A.酸雨 B.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天然林的破壞下圖為“中國產業轉移路線示意圖”,讀圖,完成~題。.有關我國產業轉移方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外產業首先向我國沿海經濟區轉移B.海外產業向我國的轉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區域C.21世紀初期,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環渤海經濟區轉移D.目前,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大量轉移至中西部地區.有關我國產業轉移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造成沿海地區工業產值呈下降趨勢B.促進“長三角”的礦產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C.可能會對遷入地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D.可以緩解遷出地區的就業壓力結合我國四個不同的區域:①客家方言區、②東北地區、③華北平原、④浦東新區,回答題。.上述四個區域按單一指標劃分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 ( )A.區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間B.區域具有一定的界線C.區域具有明顯的差異性D.區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匹茲堡在17世紀后期只是一個皮毛貿易站,1758年被英國殖民者奪取,兩個多世紀以來,主要職能幾經改易,人地關系也由簡單變得復雜。讀圖,回答~2題。.20世紀50年代后,“鋼都”匹茲堡走向衰落,其原因不包括( )A.資源枯竭 B.勞動力素質低C.企業老化,技術落后 D.環境污染嚴重.匹茲堡再生階段向“知識城”轉化,對我國面臨類似困境的工業城市的啟示是( )①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②將無增長潛力的企業搬向郊區③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④治理污染,改造投資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讀圖,完成~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區域發展格局.目前我國所處的區域發展階段是( )A.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B.工業化階段C.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D.衰落階段.據圖示信息判斷,我國區域空間結構( )A.以面狀為主B.以島狀和網絡狀為主C.現代化的空間網絡系統已形成D.由點狀向島狀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海河流域人口眾多,工農業發達。近幾十年來,海河流域的濕地大面積消失,從20世紀50年代的3 801平方千米,下降到本世紀初的538平方千米,湖泊水質也嚴重下降。(1)濕地與________、________被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2)分析海河流域濕地減少、水質變差的人為原因。(3)簡述海河流域濕地減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32.。(1分)(1)試分析圖中沙源地的地表特點。(2)沙塵暴多發生在春季,試說明原因。(3)治理沙塵暴的關鍵是________我國面積最大的生態工程是________,為減輕京津地區風沙的危害起到了屏障作用。(4)近年來,我國北京地區沙塵暴現象日益加劇,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下面是我國20世紀90年代三大經濟地帶三大產業比重圖和三大經濟地帶GDP所占比重的變化表,讀后完成下列要求。年份1980198519901995東部52.352.953.858.3中部31.231.129.827.6西部16.516.016.414.1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經濟地帶名稱。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2)A、B、C中產業結構較優的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B經濟地帶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目前,該經濟地帶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4)列表比較三大經濟地帶的差異。地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速度差異的成因分析BC.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臺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處北緯28度,東經122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市陸地面積9411平方千米,淺海面積8萬平方千米,是浙江沿海重要的開放城市之一。材料二 1978~2007年臺州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演變示意圖材料三 1990~2007年臺州三次產業就業結構演變示意圖(1)根據材料二,請簡要分析臺州三次產業增加值的演變。(2)根據材料三,請分析臺州三次產業就業結構演變的狀況。(3)簡要評價臺州三次產業就業和增加值的變化。(1) (2分)森林 海洋(2)工農業用水量大;工農業排污量大;大量修建水庫,入河水量減小。(兩點即可)(3)氣候變干燥;調洪能力變差;生物多樣性減少;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1)(2分)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黃土)廣布,植被稀疏。(2)春季(地表)增溫快、表土(地表)疏松(或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風天氣較多。(3)退耕還林還草,保護和恢復地表植被 “三北”防護林體系(4) (自然原因:氣候異常,溫度升高,蒸發加劇,土地沙化嚴重。人為原因:北方草原過度農墾、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沙化,林區過度砍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陜西省西安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gaoer/631112.html
相關閱讀:2016高二年級地理寒假作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