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楹聯學會《聯律通則》(訂正稿)
楹聯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獨破體裁之一,存在大眾性、適用性、鑒賞性,久盛不衰。
楹聯的基礎特點是詞語對仗和聲律和諧。
為弘揚國粹,我會集中聯界專家將千余年來散見于各種典籍中有關聯律的闡述,進行梳理、標準,形成了《聯律通則(試行)》。在一年多的實際基本上,又吸納了各方面的看法進行修正,制訂了《聯律通則》(修訂稿)。現經中國楹聯學會第五屆第十七次常務辦公會議審議通過,予以頒發。
第一章 根本規則
第一條 字句對等。一副楹聯,由上聯、下聯兩局部形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第二條 詞性對品。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于相同地位的詞,詞類屬性雷同,或吻合傳統的對仗品種。
第三條 結構對應。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應用,以及的應用,合乎法則或習慣,彼此對應均衡。
第四條 節律對拍。上下聯句的語流節奏一致。節奏確實定,能夠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呈現單字占一節;也可以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同有異,涌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條 平仄對立。句中按節奏部署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次序銜接,平仄規格個別要求造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3),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于仄聲,下聯收于平聲。
第六條 形對意聯。形式對舉,意思關系。高低聯所表白的內容同一于主題。
第二章 傳統對格
第七條 對歷史上構成且沿用至今的屬對格局,例如,字法中的疊語、嵌字、銜字,音法中的借音、諧音、聯綿,詞法中的互成、交股、轉品,句法中確當句、鼎足、流水等,凡合乎傳統修辭對格,即可視為成對,體現對格詞語的詞性與構造的對仗請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則從寬。
第八條 用字的音調平仄遵循漢語音韻學的陳規。判斷聲調平仄遵守近古至今通行的《詩韻》舊聲或古代漢語一般話的今聲“雙制度”,但在統一聯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條 使用領字、襯字,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以及三個音節及其以上的數目詞,凡在句首、句中許可不拘平仄,且不與相連詞語一起計節奏。
第十條 避忌問題。
(1)忌合掌。
(2)忌不規矩重字。
(3)仄收句盡量防止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詞性對從寬范疇
第十一條 答應不同詞性相對的規模大抵包含:
(1)形容詞跟動詞(尤其不迭物動詞);
(2)在以名詞為核心的偏正詞組中充當潤飾成分的詞;
(3)按句法結構充任狀語的詞;
(4)同義連用字、反義連用字、方位與數目、數量與色彩、同義與反義、同義與聯綿、反義與聯綿、副詞與連詞介詞、連詞介詞與助詞、聯綿字互平等常見對仗情勢;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兩種序列(或系列)之間相對,如,天然數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屬相,以及即事為文合乎邏輯的常設結構系列等。
第十二條 巧對、趣對、借對(或借音或借義)、摘句對、集句對等容許不受典范對式的嚴厲限度。
第四章 附則
第十三條 本通則作為楹聯創作、評審、鑒賞在格律方面的根據。由中國楹聯學會說明。
第十四條 本通則自2008年10月1日起實施。2007年6月1日頒布的《聯律通則(試行)》同時廢除。
第二章 楹聯的對偶
第一節 詞與句式的對偶
對偶本是一種修辭伎倆,但因它造成了“”這種特別文體,這里便把它從修辭手段中游離出來,獨自列為一章。
沒有對偶句式,不詞的對偶關系,沒有聲律的相間相對,對聯這種文體就不復存在,就損失了性命,所以應稱它為對聯的基本。但對于聲律(平仄)的相間、相對屬語音范圍,前邊已有闡明,這里所談的對偶是語法和修辭方面的對仗關聯。
對聯是從律詩演變而來的,普通正格的對聯要契合律詩頷聯、頸聯的要求,即出句和對句平仄絕對立,且出句仄收、對句平結、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變格例外)。全部對聯出句和對句在詞義、詞性和句式上都應答仗工整。例如,毛主席在《改革咱們的學習》中,援用明代解縉的一副對聯: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基礎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此聯對仗特殊工整,出句與對句的字不相反復,平仄也是對峙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明顯的規格,還可放寬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字外帶圈者為可平可仄。)
從詞性上看,“墻上”是名詞帶方位詞,所對的“山間”也是名詞帶方位詞。“根底”是名詞帶方位詞,“腹中”也是名詞帶方位詞。“蘆葦”和“竹筍”同為名詞相對。“頭”對“嘴”,“腳”對“皮”,也是名詞相對。“重”對“尖”,“輕”對“厚”,“淺”對“空”,都是形容詞相對。“頭重”對“腳輕”,“嘴尖”對“皮厚”,都是句中自對。如斯看來,此聯詞語相對,綿密而嚴整,無一處失工。從句式上說,出句和對句,都屬主謂句。出句“蘆葦”是主語,“墻上”是定語,謂語是一個由三個主謂短語(名+形)組成的結合短語。對句“竹筍”為主語,“山間”是定語,謂語是一個由三個主謂短語(名+形)組成的聯合短語。這樣的對仗,確切讓人覺得是渾然一體。
再如貴陽甲秀樓聯:
水從碧玉環中出;
人在青蓮瓣里行。
這副七言聯,聲律上相對極工:“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從詞語上講,詞性相對也很工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iyu/8656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