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
反復是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涌現。反復可連續,也能夠間隔。(初中語文第六冊《溫習提綱》)
或者說,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地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這種辭格叫反復。(黃伯榮、廖序東《古代漢語》下冊第》529頁)
或者說,為了強調語意和充足地抒發感情,有意地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這種修辭辦法叫反復。(王漫宇《修辭格的利用》第58頁)
或者說,在統一句式或句群中應用雷同的詞語或句子,以收到強調凸起或照料響應的后果,這種修辭方式叫反復。
(余致純《新系統語法及修辭》第331頁)
或者說,屢次地使用相同的詞、詞組(又稱短語)和句子,突出強調某些內容或思惟感情,這就叫反復。(《和小學談修辭》第64頁)
或者說,為了突出某種意思,強調某種思維感情,特意重復應用某個詞語或句子,這樣的修辭伎倆叫反復。(王勤《修辭說略》第137頁)
或者說,依據表達的須要連續或距離使用同一詞語、句子或句群,以抒發強烈的感情,抒發深入的意思,或借以分清文章的脈絡檔次,以增強語氣的節奏感。這種辭格叫反復。(《修辭學詞典》第45至46頁)
反復又叫(重復),它分連續反復和隔離反復(又稱距離反復)兩種。例如:
[1]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暴發,就在沉默中消亡。(語文第一冊八課《記念劉和珍君》)
[2]總理呵!咱們的好總理!
你就在這里呵,就在這里!
——在這里,在這里,在這里……
你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遠寓居在太陽升起的處所,
你永遠棲身在人民心里,……
(初中語文第三冊二十一課《周總理,你在哪里》)
[3](啊!)大家都愉快得叫起來,(雨來沒有死,雨來沒有死!)(小學語文第十冊十一課《》)
[4]風雪一天比一天大,人們的干勁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為竹滑道修的架在兩座深谷之間的竹橋,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長。(初中語文第四冊五課《井岡翠竹》)
[5]她喜歡人間的生活:跟爸爸一塊兒干活,她喜歡;逗著兄妹倆玩,她喜歡;看門前小溪的水活躍地流從前,她喜歡;聽晨風晚風微微地吹過樹林,她喜歡。(初中語文第三冊十六課《牛郎織女》)
[6]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占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國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公民黨統治下的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機密殺害,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愕。在學生的請愿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初中語文第六冊十課《(友邦驚詫)論》)
例[1][2][3]是連續反復:即某個詞語或句子銜接反復呈現,旁邊未被其它詞語或句子隔開。[1]用(緘默)連續重復兩次,有力地表白了對反動的北洋軍閥屠戮愛國學生極度懣憤的感情。[2]連用二個(就在這里)和三個(在這里)、四個(在一起),暴露出對周總理無窮酷愛跟悼念的深沉情感。[3]連用兩個(雨來不逝世)活潑表示大眾發明雨來還時的驚喜交加的心境,使受到強烈的沾染。[1][2]兩例是詞組的持續反復。[3]是句子的連續反復。
例[4][5][6]是間隔反復(又叫隔離反復)。[4]是詞組的間隔反復,間用三個(一天比一天),表現了井岡隱士們不怕艱苦,無私勞動,用雙手發明了越來越多的財產。[5][6]是句子的間隔反復。間用四個(她愛好)刻畫出織女熱愛美妙多趣的世間生涯。[6]隔用三個(她們不驚詫),以赫然的對照使(友邦人士)暴露無遺,對比中有反復,加強了揭穿、怒斥敵人的力氣,使人們對(友邦人士)覺得大發雷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iyu/8542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