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大非偶
出處:《左傳·桓公六年》。
意思:對方門高勢大,不敢仰攀為配偶。
春秋初期,北方的山戎國(今河北遷安縣一帶),時常南侵齊、燕、鄭等國。齊國雖然是個大國,有時卻打不過山戎,國王非常苦惱。
到了齊僖公時,有一次山戎又來進攻齊國,僖公向各鄰國要求派兵救助。鄭莊公的太子忽便奉命帶領人馬,前去支援。忽非常勇敢,部隊戰斗力也很強,一下子把山戎兵打得大敗,殲滅了大約三百敵人,俘獲了大良、少良二員大將交給齊國。齊國于是殺牛宰羊,慰勞各國將領,慶賀勝利。齊僖公請魯國的將領,把慰勞品依次一一分送。忽是輪到最末一位的。這時,忽就生氣地想:“這次打敗山戎,主要是我的功勞,為什么反把我排列在最后?” 讀書筆記
其實,這樣的排列次序也并非毫無理由,因為其他各國的國君多是侯爵,鄭國的國君是伯爵,要低一級。可是太子忽認為慰勞應按將領戰功的大小,不能論國君的爵位高低,所以很不滿意。
齊僖公本來很喜歡忽,早就要把女兒文姜嫁給他,曾經正式提過親。可是太子忽不愿意。有人說忽真傻,齊國是個大國,跟大國國君的女兒成了親,有了靠山,往后的好處就多了,都勸他答應這件親事。忽說:“每人都有自己合適的對象,齊國太大,齊國君的女兒,不是我合適的對象。《詩經》說:幸福全靠自己求,主要應由我自己去創造,依靠大國算什么?”
現在,太子忽幫齊國出力打了勝仗,齊僖公更喜歡他了,便又派專人到鄭國來說親。忽經歷了屈辱,更加不愿意,堅決加以拒絕。他對人說:“以前我尚且不答應,現在怎么就行?我要是娶了齊國國君的女兒,人家就要笑話我:怪不得忽那樣忠勇地打山戎,原來有他個人的企圖啊!&rdquo,名言警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iyu/16306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