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有時浪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墻內含極大能量,它以極快的速度運動,沖上陸地后會造成巨大破壞。1960年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就沖擊了整個太平洋。
海嘯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記錄顯示,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數海底地震發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稱為亞延地帶。海底地震發生后,使邊緣地帶出現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生嚴重顛簸,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產生圓形波紋,故而引發海嘯。
此外,地震海嘯的產生還會受海底地震震源斷層、震源區水深條件、震級、震源深度等條件影響。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區比淺水區更易產生海嘯。當震源斷層表現為錯動時,不會產生海嘯,而如果震源斷層表現為傾滑,就可能引起海嘯。
不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會引發大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在1.5萬次海底構造地震中,大約只有100次引起海嘯。一些專家則認為,引發海嘯的地震震級一般在里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內。
但即便是強烈地震也不一定就會導致海嘯。如2005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8.5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大海嘯。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較深,因此雖然震級很強,但海底地表上下錯動幅度可能也比較小,因此沒有形成海嘯。
除了與地震震級等相關外,部分專家還表示,海嘯的發生與全球氣候變化也有關系。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發生后,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進行相關分析后指出,這場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嘯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928724.html
相關閱讀:科學家打造太陽系互聯網:可接入月球和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