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認為鋁鹽有神經毒性。因此很多人研究鋁是從那里并且怎樣進入人體的。
第一個懷疑對象就是鋁制食具有和炊具。本來,人們已經知道鋁制食具或炊具表面有一層氧化物膜,它是對弱酸弱堿惰性。事實上也確如此。有人做過實驗:在鋁鍋中煮沸含檸檬酸的pH~3的溶液10分鐘,溶出的鋁只有0.2ppm。當然pH對溶出速度和溶出量是有關的。例如有人用堿性溶液在鋁制容器中煮沸,確有較多的鋁溶出,不過那樣高的pH很少在食物中遇到。
近年來(Coriat等,Nature321,570(1986))人們發現茶葉(及茶水)中含鋁制特別高。這一事實引起人們注意,得到許多有趣的結果。有人指出茶中含鋁高是因為含F-高。實驗是這樣做:把含1ppmF-的用檸檬酸或碳酸氫鈉調成pH3的溶液放在鋁器中煮沸,只要10分鐘可溶出200ppm的鋁(無F-時只有0.2ppm)。如再延長煮沸時間還會大大增加。有人認為的pH3食品、飲料少見,上述過程不現實。但有人把蕃茄汁(50g/250ml)放在鋁器中煮沸,如有1ppmF-存在,則10分鐘時已溶出~150ppm鋁。這個F-含量是現實的。有些地方的飲水中含10ppm或更高F-。茶葉中有500ppm的氟、魚體中含100?700ppm,這些東西在鋁器中加工時,會溶出約達100ppm的鋁。
不過,我們必需回答:在pH3的溶液中鋁可因氟化物溶出這么多,在中性(設pH7)或弱堿性(設pH9)溶液是否還能溶出這么多鋁?
這一問題似乎可以在已知AlFn(3-n)+的逐級穩定常數、鋁離子的水解常數以及氫氟酸的解離常數等基本參數的基礎上,描繪出在不同F-濃度、不同pH下,鋁離子的溶出量的變化。我們希望得到讀者的回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559041.html
相關閱讀:課外實驗 制作“葉脈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