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流”就是人與人之間信息與情感的“傳達”與“溝通”,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營造良好的交流情境,加強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師生進行廣泛交流,以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語言進行數學交流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交流能力;培養
《數學課程標準》在闡述思維能力中指出“要求學生合乎邏輯地、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在解決問題能力中“會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進行交流,形成運用數學的意識”,在闡述能力培養時“要隨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的不斷加深,逐步提高對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和正確使用數學語言進行數學交流的能力”。[1]但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形:學生對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說不出,對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提不出問題。這說明我們的學生數學交流能力很低,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呢?
1.什么是數學交流能力
數學交流能力就是學生將自己在學習基礎知識、掌握技能技巧過程中“想到的”“說”給別人“聽”,對問題發表看法,講道理,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數學交流是一個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傳遞信息的反復、復雜過程,主要采用語言、動作直觀與書面形式進行交流,集邏輯思維、操作能力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于一體。
2.培養中學生數學交流能力在數學教育中的意義
2.1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的形成。數學交流能幫助學生達成對事物的深刻理解。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認知方式不同,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也不同,不存在對事物唯一標準的理解。通過數學交流,可以使學生集思廣益,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數學知識,形成對問題的全方位的理解,使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從而逐漸內化為良好的認知結構。
2.2數學交流有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數學思維是借助于數學語言在頭腦中默默地進行的,可以說數學思維就是數學語言的“內在表達”。內部語言活動不像外部語言活動那樣具有較強邏輯性和條理性。它們常常是簡化的、壓縮的、跳躍的。數學思維是在一種簡縮了的結構中進行的,這個結構內部的一系列中間環節被“略去”。
正是思維活動的這種簡縮、跳躍,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主體突然領悟到數學對象的某方面本質,從而迅速作出估斷。然而,此時主體的數學思維可能仍處在一種混沌狀態,其思維過程和結果都具有模糊性。如何使思維活動的這種模糊性得以澄清呢?數學交流提供了一條使學生把內部思維轉變為外部語言的途徑,這是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再現,語言是通過交流再現思維的。利用外部語言對思維活動進行加工、整理,可以理清思維過程,鞏固思維結果。當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過程或思維結果用數學語言通過口頭或書面表達出來時,處于混沌狀態的思維活動才能逐漸明晰起來,從而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522912.html
相關閱讀:函數的三倍角推導公式大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