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生活
摘要:回歸生活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核心理念。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應巧設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踐行。這樣做,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要回歸生活。怎樣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堅持回歸生活的理念。筆者在《學會合理消費》的教學中作了一些嘗試。
《學會合理消費》是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七課第三框的內容。本框有兩個目題。其內容比較零碎,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如果照本宣科,難以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在課前搜集到了一名中學生小麗的一些消費行為和小麗家的一些消費賬單。征得小麗及其家人的同意,在本框的教學中,我就讓學生對小麗的這些消費行為和小麗家的消費情況進行分析討論,從中學會合理消費。為此,本節課我引導學生開展了以下6個活動。
活動一 多媒體顯示小麗家兩張消費賬單
然后讓學生對賬單中的內容和數據進行分析,使學生懂得,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消費選擇越來越多樣化,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人們更加注重通過消費提升生活品質,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活動二:小麗因舉報他人印刷盜版書籍,獲得獎金1萬元。她想讓其增值,但又不知道怎樣讓其增值。你有什么好的主意?(多媒體顯示)
學生思考回答上述問題,引導學生要樹立理財意識,讓學生知道一些理財的基本知識,并懂得:學會理財,是我們必備的生活技能。
活動三:星期天,小麗和媽媽一起去街上買些自己需要的東西。然后播放以下兩個鏡頭。(多媒體顯示并配音)
鏡頭一:小麗看到一雙非常漂亮的運動鞋,便對媽媽說:“我們班里的好多同學都有這樣的運動鞋,我也要買一雙。”媽媽:“看一看價格,多少錢一雙。”小麗:“呦,挺貴啊,八百多呢!”媽媽:“你的購物清單上有運動鞋嗎?”小麗拿出購物清單看后說:“這上面沒有運動鞋。”媽媽說:“你有兩雙運動鞋,沒必要再買運動鞋。”小麗:“給我買一雙嘛。”
鏡頭二:商場里的某個柜臺正在降價銷售棉襖。小麗見一些人正在買棉襖,便對媽媽說:“我也想買一件棉襖。”媽媽說:“你已經有3件棉襖了,再買棉襖沒有必要。”小麗說:“這棉襖這么便宜,機會難得,買一件拿回家放著以后再穿嘛。”
七嘴八舌:小麗的言行中,哪些是理性的?那些是非理性的?簡述理由。(多媒體顯示)
學生思考回答上述問題,引導學生歸納出合理消費的第一條原則:消費之時要理性,把錢花在關鍵點。
活動四:多媒體播放視頻。視頻的主要內容如下。
媽媽說:“吃午飯的時間到了。今天你想吃點什么呢?”小麗說:“難得出來一次,就去高檔飯店好好享受一下吧。”媽媽說:“高檔飯店很貴的,還是去一家經濟實惠的小飯店吃吧。”小麗說:“前些日子,我們班的小艷過生日,她邀請幾個好朋友在一個高檔飯店吃了一頓飯,花了一千多塊錢呢。”媽媽說:“小艷我認識,她家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她怎樣會有這么多錢呢?”小麗說:“她向同學借了很多錢,現在只好用自己的零花錢慢慢還。”
議一議(多媒體顯示):1.小麗想去高檔飯店去吃午飯是否有具有合理性?為什么?
2.小麗的媽媽認為應該去經濟實惠的小飯店吃午飯,這是否表明小麗媽媽太小氣?為什么?
3.小艷過生日請朋友吃飯花了一千多元,這樣消費是否是適度的?為什么?
4.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后,是否意味著不要節儉?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以上4個問題。各組交流討論的結果后,引導學生歸納出合理消費的第二條原則:適度消費不浪費,反對奢侈要節儉。
活動五:多媒體播放視頻。視頻的主要內容如下。
小麗和媽媽去了一家經濟實惠的小飯店。吃飯時,小麗發現不少客人在使用一次性木筷子,便對媽媽說:“這個餐館在使用一次性木筷。”
說一說:大量生產和使用一次性木筷有何危害?(多媒體顯示)
然后讓學生思考回答上述問題。接著讓學生看一則材料。
多媒體顯示: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6.55%,僅相當于世界森林覆蓋率(27%)的61.3%。然而我國卻是出口一次性木筷的大國。我國北方的一次性筷子產業每年要向日本和韓國出口150億雙木筷子。此外,我國市場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大約450億雙。4000雙木筷就毀掉一顆生長20年的大樹。
然后讓學生算一算:我國每年生產600億雙木筷子,要毀掉多少顆樹齡為20年的大樹?
學生得出答案:要毀掉1500萬顆樹齡為20年的大樹。
教師及時點撥: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為了保護生態平衡,我們應該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使用環保的替代產品,樹立綠色消費觀念。關于這方面的知識,教材中作了一些介紹。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回答有關問題。
議一議(多媒體顯示):1.綠色消費的含義、重點分別是什么?
2.綠色消費有什么好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進行綠色消費?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后,引導學生歸納出合理消費的第三條原則:綠色消費記心上,保護環境利健康。
活動六:多媒體播放視頻。視頻的主要內容如下。
小麗和媽媽在街上行走,媽媽問:“今天還有什么東西要買?”小麗說:“前幾天老師跟我們介紹了幾本好書,我想去書店買幾本。”
多媒體顯示:小麗去書店購書是為了滿足自己哪方面的需求?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后,引導他們歸納出合理消費的第四原則:精神需求更注重,生活品質可提高。
最后,我讓學生將本節課歸納出的合理消費的四條原則進行復述,并說一說自己在今后的生活應該怎樣合理消費。
[分析與反思]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回歸生活,這不僅是教學的本質需求,更是教學的價值追求。“回歸生活”實際上是要求思想品德課程從知識體系中走出來,關注兒童及其生活,幫助兒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力求使教學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理念。
第一,巧設情境。從一定意義上說,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的。因此,在教學中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學生發展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本節課中,我精心設計小麗及其家庭在理財、消費方面的情境,并巧妙地將這些情境串并起來,形成了一組相互具有某種聯系的情境,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的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第二,貼近生活。《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是最重要的道德學習方式。教師要善于利用并創設豐富的教育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與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直接參與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道德踐行的能力。”可見,《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初中生的生活體驗,主張在教學中讓學生在鮮活的生活中體驗、感悟、內化,從而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因此,我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貼近生活,與學生真誠對話,讓親歷體驗。本節課中,我所創設的情境,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的提問也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愿意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通過對生活的各種問題的思考和感悟,明白了很多道理,消除了很多疑惑,從而有利于促使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注重踐行。《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程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進行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非常注重對學生行為的引導。比如,在學生學習了有關綠色消費的知識后,讓學生說一說應該怎樣進行綠色消費;在“拓展延伸”環節,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自我反思等。這樣做,促進了學生的道德踐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李洪祥,男,湖北省天門市干驛初中教師、校辦公室主任,兼任天門市教學研究室初中政治教研員。1987年以來在報刊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教輔文章300余篇,主編和參加編寫出版了20余本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曾參加湖北省初中《思想政治》(活動)教材的編寫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光盤的撰稿工作。2007年,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被湖北省教育廳評為湖北名師。2010年被評為湖北省特級教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51131.html
相關閱讀:八上第九課《守候良心》課堂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