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直譯法
設元后,視元為已知數,根據題設條件,把語言直譯為代數式,即可列出方程 初中英語。
例1. (2004年山西省)甲、乙兩個建筑隊完成某項工程,若兩隊同時開工,12天就可以完成工程;乙隊單獨完成該工程比甲隊單獨完成該工程多用10天。問單獨完成此項工程,乙隊需要多少天?
解:設乙單獨完成工程需x天,則甲單獨完成工程需(x-10)天。根據題意,得
去分母,得
解得
經檢驗,都是原方程的根,但當時,,當時,,因時間不能為負數,所以只能取。
答:乙隊單獨完成此項工程需要30天。
點評:設乙單獨完成工程需x天后,視x為已知,則根據題意,原原本本的把語言直譯成代數式,則方程很快列出。
二. 列表法
設出未知數后,視元為已知數,然后綜合已知條件,把握數量關系,分別填入表格中,則等量關系不難得出,進而列出方程(組)。
例2. (2004年海淀區)在某校舉辦的足球比賽中規定: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某班足球隊參加了12場比賽,共得22分,已知這個隊只輸了2場,那么此隊勝幾場?平幾場?
解:設此隊勝x場,平y場
由列表與題中數量關系,得
解這個方程組,得
答:此隊勝6場,平4場。
點評:通過列表格,將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顯露出來,使人明白,從勝、平、負的場數之和等于12,總得分22分是勝場、平場、負場得分之和。建立方程組,利用列表法求解使人易懂。
三. 參數法
對復雜的應用題,可設參數,則往往可起到橋梁的作用。
例3. 從A、B兩汽車站相向各發一輛車,再隔相同時間又同時發出一輛車,按此規律不斷發車,且知所有汽車的速度相同,A、B間有騎自行車者,發覺每12分鐘,后面追來一輛汽車,每隔4分鐘迎面開來一輛汽車,問A、B兩站每隔幾分鐘發車一次?
解:設汽車的速度為x米/分;自行車的速度為y米/分,同一車站發出的相鄰兩輛汽車相隔m米。A、B兩站每隔n分鐘發一次車。則從A站發來的兩輛汽車間的距離為12[(汽車行進速度)-(自行車行進速度)],從B站發來的兩輛汽車間的距離為:4[(汽車行進速度)+(自行車行進速度)]。由題意,得
得:
所以
由(3)得,又由(4)得
答:A、B兩站相隔6分鐘發車一次。
點評:本例不用直接設元,因為無從著手,需要的已知量較多,但又是未知的,而選用x、y、m、n的參數,從而很容易列出方程組,使復雜的問題迎刃而解。
四. 線示法
運用圖線,把已知和未知條件間的數量關系,用線性圖表示出來,則等量關系可一目了然。
例4. A、B兩地間的路程為36里,甲從A地,乙從B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二人相遇后,甲再走2小時30分鐘到達B地,乙再行走1小時36分鐘到達A地,求二人的速度?
解:設甲的速度為x里/小時,乙的速度為y里/小時,2小時30分小時,1小時36分小時。從出發到相遇時間小時,甲從A到相遇點C要走里,乙從C地到A走了里;乙從B到C要走里,甲從C到B走里,從圖1可以看清。
圖1
于是
解得
答: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別是8里/小時,10里/小時。
點評:把速度、時間、距離三者關系用線性圖表示,再把數量關系寫在直線圖上,則等量關系一目了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31685.html
相關閱讀: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概率的簡單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