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百七十萬年前,云南元謀老祖先。
北京人在周口店,七十二十萬年間。
(二)
山頂洞現人工火,距今大約三萬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水稻干欄式房屋。
西安種粟有半坡,房屋樣式半地穴;
制作彩陶工藝精,中華文字現雛形。
(三)
黃帝炎帝戰蚩尤,人文初祖美名留。
堯舜禹后啟繼位,禪讓制度到此休。
(四)
奴隸社會始于夏,桀暴被湯拉下馬。
湯建商朝屢遷都,遷到殷地才安住。
(六)
紂王炮烙虐百姓,武王建周居鎬京。
分封諸侯治天下,卿大夫士保太平;
平民只有自由身,奴隸命運更不行。
(七)
厲王止謗昏了頭,國人暴動被趕走。
幽王烽火戲諸侯,戎族入侵滅西周。
(八)
原始末期有青銅,奴隸社會大繁榮:
司母戊鼎是最大,四羊方尊奇造型;
成都平原有三星,青銅立人也產生。
商周青銅大文明,實是奴隸血染成!
(九)
平王遷洛建東周,分成兩段被秦收。
七七零至四七六,春秋爭霸亂難休。
(十)
春秋首霸齊桓公,國事托付與管仲。
齊國近海魚鹽富,政治改革軍隊精。
尊王攘夷為號召,天下誰人敢不從!
(十一)
城濮之戰晉楚忙,晉文稱霸楚王傷。
后來楚國戰勝晉,莊王來把霸主當。
(十二)
田氏代齊晉分三,戰國七雄鬧中原。
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桂陵馬陵齊與魏,孫臏兩次勝龐涓。
長平坑趙四十萬,東方六國膽俱寒。
(十三)
春秋用鐵和牛耕,糧食產量大幅增。
李冰修筑都江堰,天府之國獲美名。
(十四)
商鞅變法孝公代,土地私有可買賣,
獎勵耕戰建縣制,秦國富強沒人賽。
(十五)
文字可考始于商,甲骨清朝現安陽。
金文刻在青銅器,西周大篆淵源長。
秦皇統一用小篆,日后隸書傳四方。
(十六)
商朝歷法有閏年,戰國24節氣全;
望聞問切有扁鵲,創作離騷楚屈原,
文化名人譽世界;鐘鼓之樂天下傳。
(十七)
孔子儒家創始人,他的學說叫作仁。
反對苛政和刑殺,為政以德要愛人。
(十八)
孔子偉大教育家,私學門徒遍天涯。
因材施教兼溫故,論語言論頂呱呱。
晚年居魯編春秋,萬世師表就是他。
(十九)
老子著作道德經,道家學派從此興。
事物都有對立面,相互轉化永不停。
(二十)
春秋戰國社會變,百家爭鳴便發生。
墨子兼愛又非攻;孟子籠統反戰爭,
提倡治國用仁政,自然資源持續用。
(二十一)
荀子主張制天命,無為而治是莊生。
韓非主張要改革,中央集權秦采用。
(二十二)
孫武孫臏習戰爭,孫子兵法天下名。
知己知彼戰不殆,百家墨儒道法兵。
(二十三)
專制主義自秦始,最高統治稱皇帝;
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郡縣制。
(二十四)
始皇多措固一統,貨幣圓形方孔錢。
統一文字度量衡,焚書又把儒生坑。
(二十五)
又派蒙恬擊匈奴,奪取河套修長城,
西起臨洮東遼東,興修靈渠是一功。
(二十六)
秦朝統治太殘暴,胡亥信任死趙高。
陳勝起義大澤鄉,革命首創旗幟飄。
(二十七)
巨鹿項羽惡戰忙,劉邦搶先入咸陽。
定都長安建西漢,輕徭薄賦國祚長。
(二十八)
漢文漢景獎耕作,提倡節儉身作則,
以德化民國家富,文景之治贏贊歌。
(二十九)
漢武繼位才略雄,一心要建大一統。
削弱諸侯黜百家,舉辦太學教五經。
治理黃河收兩權,反擊匈奴靠衛青。
匈奴被逐北方定,先國后家霍去病。
王莽之后東漢興,劉秀建都洛陽城。
軍閥混戰三國鼎,曹孫劉備是英雄。
(三十)
東漢王景治黃河,八百多年造福多。
領先千年是犁壁,播種工具有耬車。
(三十一)
漢代使用提花機;杜詩水排了不起。
水力鼓風省人力,冶煉質量大幅提。
(三十二)
漢朝青銅被鐵代,長安武庫現鋼材。
漢武造出五銖錢,天下商人市中來。
(三十三)
匈奴首領名冒頓,秦漢之際統蒙古。
漢初國弱用和親,未能稍解邊疆苦。
國富兵強漢武帝,衛霍揚威挫匈奴。
(三十四)
向漢稱臣呼韓邪,昭君出塞訂和約。
邊境安寧數十載,友好交流貢獻多。
東漢匈奴又分裂,二竇打來向西撤。
(三十五)
甘肅玉門陽關西,西域受制于匈奴。
張騫兩次去出訪,西域各國皆歸附。
西域都護意義大,新疆開始歸版圖。
張騫出使到西域,溝通著名絲綢路。
(三十六)
絲綢之路作用多,豐富各族人生活。
經濟文化交流廣,漢朝興盛引來佛。
(三十七)
長安河西過新疆,西亞歐洲有通商,
又辟海上絲綢路,揚帆向南作遠航。
東漢班超通西域,大秦首次訪洛陽。
(三十八)
西漢早期有麻紙,蔡倫改進造紙術。
九章算術記數學,張衡制作地動儀。
華佗發明麻沸散,模仿禽獸五禽戲。
東漢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醫。
(三十九)
佛教起源古印度,西漢傳入中原區。
教人今生要受苦,來生可以得幸福。
東漢明帝做個夢,白馬寺里放經書。
(四十)
東漢道教有張陵,老子竟得教主名。
修身養性煉丹藥,東漢王充寫論衡。
(四十一)
史記出于司馬遷,記載黃帝漢武間。
光耀千秋垂典范,紀傳通史是最先。
(四十二)
秦漢雕塑水平高,秦兵馬俑是國寶。
(四十三)
東漢末年多事秋,曹操挾帝令諸侯。
袁紹曹操官渡戰,許攸獻計袁紹破。
曹操伏櫪統南北,劉備孫權連抗曹。
周瑜烈火燒赤壁,三國局面一戰成。
(四十四)
曹操黃河能堅守,孫權長江中下游。
劉備兩湖四川地,三家摩擦戰不休。
(四十五)
曹丕廢漢稱皇帝,魏國定都在洛陽。
劉備成都建蜀漢,孫權建業號吳王。
(四十六)
蜀錦精美吳造船,曾到夷洲今臺灣。
赤壁之戰定三國,六十年后晉收官。
(四十七)
司馬懿奪曹魏權,蜀漢消亡是最先。
晉立魏亡朝代改,洛陽稱帝司馬炎。
(四十八)
280 年晉滅吳, 一統江山入版圖。
晉惠低能八王亂,混戰連年國力枯。
(四十九)
鮮卑匈奴羯氐羌,東漢末年去他鄉。
壓迫太深匈奴反,316年 西晉亡。
(五十)
南渡皇族司馬睿,重立晉朝在建康。
氐族苻堅王猛相,前秦東晉隔長江。
(五十一)
一意孤行三八三,苻堅率眾下江南,
豈料士兵不賣命,風聲鶴唳亦心寒。
(五十二)
淝水一敗前秦亡,北方戰亂晉偏安
劉裕立國名為宋,宋齊梁陳代代傳。
(五十三)
北方戰亂不得安,晉末北人大南遷。
帶來人力和技術,經濟重心始向南。
(五十四)
鮮卑北魏統北方,先在平城后洛陽。
孝文改革漢化興,民族融合新篇章。
(五十五)
漢語漢服改漢姓,聯姻官制和律令。
禮法尊孔孝治國,促進民族大融合。
(四十六)
北魏分成東與西,東魏后來變北齊。
西魏也被北周代,合稱北朝隋統一。
(五十七)
南朝綴術祖沖之,割圓術算圓周率。
率在3.1415926 ,和1415927間。
(五十八)
北朝有位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農學。
酈道元作水經注,如詩如畫寫江河。
(五十九)
書法成于東漢末,篆隸轉楷魏晉時。
第一行書蘭亭序,東晉書圣王羲之。
(六十)
顧愷之是東晉人,洛神賦和女史箴。
南朝范縝神滅論,佛教騙人無鬼神。
(六十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山西大同有云岡。
社會不安佛教盛,石窟藝術創輝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253386.html
相關閱讀:淺議怎樣學習初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