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數學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都是學生要學習的,隨著而我國的教育不斷地改革,使數學教學也在不斷變化。在這樣的形勢下,數學作業設計質量的好壞對能否保持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對新視野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作業設計做一個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研究
初中的多門課程中,數學是初中生的重點課程之一,但是課堂上單單聽課是不夠的還要在課后進行課后練習,傳統的初中數學作業就是做教材上的習題或者是試卷,長時間訓練下來雖然能夠形成技巧,但是要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這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學習負擔,現在國家已經對傳統的教學做出了改革,新視野下的數學作業應該集成傳統的數學作業的優點設計出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的作業,下面我們來對新課程視野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進行分析。
一、傳統數學作業的不足
1.作業的形式和內容不豐富
老師課后布置給學生的作業非常單調,因為數學這門課程有它的特點,就是非常注重解題步驟,特別強調步驟的準確性,課后作業也是這樣,作業解題的步驟以及內容較為單一,并且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程度是不一樣的,大家布置的作業都一樣。例如,三角函數的求值,在求值的過程中三角函數的公式非常多,有些學生可能連公式都沒有熟悉就要開始做習題,學生只能做老師給他們留的作業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并且作業的量非常大,可能有些學生無法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也不能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基礎知識,這樣學生的成績就不能提高,學生也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2.作業的內容固定化
傳統的數學作業在布置的過程中,一般的老師會覺得布置課后題目越多越好,也就是所謂的題海戰術,題目練得越多可能會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深刻,但并不代表學生喜歡練,每一節課傳授的知識點也就那么多,練習的內容那么多,但真正的題型也就那么幾個,反而會把學生的思維全部限制住,在遇到題型更復雜的題目的時候沒辦法把思維擴散,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磨滅,那么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失去興趣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這樣的課后練習將會對學生有壓力,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這種機械化固定化的訓練會使得學生厭煩,所以說作業內容的固定化和機械化會使得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二、新課程下的數學作業
新課程下的數學作業應該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加強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那么怎么能夠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老師布置作業的難題,可以從現實中設計課后作業,也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基礎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這樣設計。
例如,求概率的題目,小明去買彩票,共有十萬張彩票,一等獎一名,獎金一百萬,二等獎三名,獎金各五十萬,三等獎五名,獎金各十萬,那么小明中三等獎以上的概率是多少,中二等獎以上的概率是多少,一等獎的概率是多少,不中獎的概率是多少,這個題目就是來源于現實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使學生做這個題目的時候更感興趣。布置不同難度作業的時候可以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有層次性的設計,由簡單到困難。
又如,在三角形ABC和直角三角形DEF兩個三角形中,∠A等于60度,∠B等于30度,∠C等于90度,請問:(1)如果AB等于DE,BC等于EF,請運用所學的知識證明他們是全等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ABC和直角三角形DEF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AB等于二分之一DE,那么兩個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3)三角形ABC和直角三角形DEF兩個三角形中,D是線段AB的中點,請問有多少個符合條件的直角三角形DEF?這個題目是個開放性的題目,適合對知識掌握程度各個階層初中學生練習,第一題掌握全等三角形定義的基礎的同學可以做出來,第二題的難度比第一題稍微加深,第三題是個思考性開放題目,可以加強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模式。雖然說老師出的課后練習不可能每個題目都貼近生活,但是要盡量貼近生活,拓展學生的視野。
總的來說,隨著新課程的發展,新課程數學作業應該摒棄傳統數學作業的弊端,優化數學作業、迎合學生的想法,布置設計各種各樣的作業,既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又要讓他們感受到練習的樂趣,還要加強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會太過于乏味,讓學生感覺作業不再煩躁而是享受,讓學生在學習中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印海梅.新課程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思考[J].新課程:中旬,.
[2]馮菊美.新課程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思考[J].數學教學研究,2019.
[3]王瑋珍.新課程下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J].新課程:教師,2019.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1332586.html
相關閱讀:初一數學解題,為啥 “會而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