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特征的總和。“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與之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育是一個雙邊過程,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各種機會。從數與計算這一類學習難度較低、前后聯系緊密的學習內容開始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比如學完分式的加減后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分式的乘除法了。再者,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一些直觀的內容,如:統計,函數圖象的性質等。經過訓練學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掌握一些自學方法,這時便可以讓學生自學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通過自主學習對知識進行自我感知為進一步創新打下基礎。
第二,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需要占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尤其是剛開始嘗試自主學習時更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適應和探索。兩節課的時間能學習一節課的內容就算不錯。這樣的訓練必然影響數學教學進度。這就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思想,從學生的長遠考慮,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學時間,讓學生有完整的自學過程,在自學過程中豐富經驗、積累方法、獲得啟發。
第三,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觀察、表達、質疑、遷移、類推、對比、實驗、分析、歸納、綜合等學習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提高自學效率奠定基礎。但自主學習不是放縱學習,教師必須正確引導,脫離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完全自主學習是不現實的也是無意義的,教師要把握好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自己主導作用的體現。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創造條件。
二、通過聯系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加強知識與實踐聯系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因而如何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踐結合起來,是新世紀每一位數學老師要思考的問題。基于時代的要求,教學必須一改傳統的封閉式為開放式,要把學校與生產、生活聯系在一起,把學生帶向社會,指導學生自己先設計,去操作,形成一種創新的自由,表達和選擇創意的自由,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而如何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結合起來,是新世紀每一位數學老師要思考的問題。因此,讓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實踐,在生活中檢驗自己的應有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1187777.html
相關閱讀:掌握4個方法學好初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