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課堂教學應該包括學生的積極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達到提高素質教育的目的。同時,新課程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對傳統教學方式與教師教學意識的革命。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符合了新課改的要求,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這一教學模式無論是對教學效果還是課堂氛圍,都有明顯的作用。
一、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含義
教學模式是指在相關教育思想的指導下,以大量的教學實踐經驗為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穩定、透明的理論結構框架與實踐活動方式。而學案是相對于教案而言,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所謂學案導學,主要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指導結合起來,師生共同完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主要包括編寫導學學案、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釋疑、課堂達標小結五個步驟。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導學案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方面,它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傳遞方式,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學案可以彌補教材的不足,為學生學習提供相關的背景材料,啟發學生的思維。此外,學生導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在初中歷史教學實際中,編制導學案一般是以教科研為中心,明確分工,把編制學案的工作分攤到各個學校組織編寫,把教學內容細化到不同的教師編寫,最后匯總起來給各位教師使用。這種導學案的編制模式的流程單一,模式固定,內容沒有針對性。甚至出現了通用學案。不同層次的教師、學生使用的卻是相同的導學案。這樣的導學案,無法體現教師的優勢,也無法發揮"導"的功能。長期下來,教師的業務水平難以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也無法得到有效性的培養。再加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學習效果差異的因素,如年齡、知識積累、學習方式等。這些差異肯定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能力與接受程度。如果教師采用通用教案,勢必不能兼顧到全體的學生。層次高的導學案,會讓基礎薄弱的學生感到很吃力;以基礎知識為主的導學案,又會讓成績優秀的學生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兼顧基礎知識與思維能力的導學案,又使得課堂容量大大加大,教學內容沒有主次之分。
下面是筆者在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時候的一些做法和心得,希望可以引以為鑒,共同探討進步。
三、初中歷史教學應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步驟
(一)編寫導學學案
教師在編寫導學學案時,應該充分考慮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要結合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與教學內容,認真分析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知識基礎、認識水平、認知能力等。同時,還應該堅持三個原則。(1)主體性原則。即學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盡可能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中去。(2)指導性原則。即學案突出了"導"這一功能,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3)層次性原則。這一原則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都學有所得。人在《土地改革》這一小節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設計了三個問題:(1)分析材料,談談土地改革的歷史背景是什么。(2)土地改革,為什么要把土地分給農民。(3)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是什么。設計問題需要考慮如何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參與到問題討論其中。打開歷史課本,一個個生動的歷史人物、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的場景告訴給現在的我們要懂得莊嚴、榮光、懺悔……歷史,更多的是引導現在的人們一些關于目前和以后的思考。因此,作為教師要通過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去引導學生去學習歷史,使學生學有所感、學有所悟。
(二)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設計學生自主學習部分的內容時,應該突出重點與難點,內容少而精。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可以主動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提高預習效果。比如在學到《陳勝吳廣誅暴秦》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1)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嗎?它有哪些表現?請結合課內外書籍來回答。(2)陳勝吳廣雖然失敗了,但它有什么歷史意義呢?學生看到第一個問題,會自覺從課本與課外,去查找問題的答案,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刻了解到秦始皇的殘暴統治。在第一個問題解決的基礎上,學生思考第二個問題,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教師也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充分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案導學引導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轉化為主動性的"好學"、"相信自我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學案導學"模式致力所達到的主要目標。
(三)師生合作探究
通過自主學習環節的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一定的認識。教師在上課開始的時候,需要先說明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然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學案中的相關問題。仍然以《陳勝吳廣誅暴秦》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先把全班同學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解答。這樣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其次,可以讓學生分享在課前搜集到的關于秦末農民起義的成語故事,如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討論心中陳勝、吳廣的農民形象。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然后選擇一名代表闡述小組的觀點。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不能解決的普遍性問題,以便在點撥釋疑環節解決。 (四)教師點撥釋疑
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是點撥。學生在自學與合作、討論之后,教師結合重、難點,解決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遇到的最常見的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讓已經解決此問題的小組當小老師,向全班同學講解。如有不足之處,教師再加以補充。二是精講。精講的問題應該是難度較大,學生渴望釋疑的問題。教師在確定了所講的內容之后,再抓住要害,理清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點撥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發表的獨特性見解給予鼓勵。即使有些錯誤,也不能諷刺、挖苦。這樣既確保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也保持了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在講授《鴉片戰爭》這一課時,課堂尾聲,我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電影中的人們吸食鴉片,名不聊生的鏡頭。隨后,學生的注意力被影片所吸引,思緒也就進入了影片當中,同時學生可以了解到中國當時政治、經濟、科技等各方面的社會情況。由此進入課堂的討論階段,(1)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鴉片戰爭這段歷史?(2)鴉片戰爭的危害到底有多大?(3)鴉片戰爭的背后的是什么?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便充分調動起來,紛紛討論發言,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毫無保留地說出來,課堂也就充滿了活力,然后我再進行點撥。這樣子的課堂效果是驚人的。
(五)課堂達標小結
達標是結合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所設計的練習題。習題的設計既要包含基礎知識,又要包含一定的思維含量。而總結是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反思。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小結的形式主要有準確、精煉的語言;圖片;表格等。傳統的小結一般是由教師完成,然而小結不再僅僅局限于教師。教師可以嘗試把這一環節交給學生來完成,這是學生很好的一次反思機會。自己在課堂上的努力,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學生自己再清楚不過了。教師可以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分標準,先讓學生自我評價,再讓大家審評,最后確定分數,給每位學生屬于自己的評價,亦強化了生生交互,同時讓學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再表達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注意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縱向聯系,做到觸類旁通。這就體現了教學相長。通過小結,學生就更靈活、更深刻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論框架。
結語
總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揮。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以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教海無涯,學無止境,"新學案導學"模式的操作流程也還不夠完善,其中有許多的小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反省,不斷的改進,以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式。如此以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才可以在新的教學模式中煥發出更精彩的活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www.sxccs.com/chuzhong/1184187.html
相關閱讀:2019中考歷史知識點背誦提綱:經濟大危機